APP下载

不明诗家语怎解其中味

2019-09-10庄清梅

高考·中 2019年9期

庄清梅

摘 要:“诗家语”一词最早由王安石提出,见于宋人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卷六。诗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内涵,同时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因此诗歌必须对语言作出变形。诗歌也就形成自身独特的用韵言语,即诗家语。读诗若想深解诗中味,必明诗家语。本文结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实践略谈“明诗家语,解其中味”的一点拙见!

关键词:诗家语;诗味;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实践

一、导言

丰富的情感经精炼的语言传递,诗歌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用韵艺术,为了符合格律音韵的要求,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艺术想象空间,诗歌只能在语言上做文章,也就形成自己独特的诗家语。诗家语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词性的改变、倒装、语法成分的省略等。诗家语的独特性给诗歌鉴赏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时读不懂诗,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语言。如果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或许就找到了读懂诗家语的一把钥匙。下面本人结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实践重点谈谈抓住诗歌省略和倒装现象读懂诗家语!

二、诗家语之省略

有句话说得很酷,诗歌既是用韵的艺术,又是省略的艺术。古人认为“实字多则意简句健,虚字多则意繁句弱”。于是虚词便成为最多的省略对象,同时为了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省略自然成了最好的方式。诗中常见的省略现象有:主谓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关系词的省略、意象罗列的省略、互文见义的省略、构思精巧上的省略等。那么读一首诗时,我们要具备借助语法习惯能判断出哪里有省略的能力。比如:诗句中有动词肯定省略了主语,可以看诗题暗示应该补充什么主语;名词叠加时肯定有省略,可能是动词,也可能是修饰词,也可能是场景的留白;两个句子叠加时,注意有无比喻词或关联词的省略;揣摩看似无关的语言断裂空白出现后的内在语意联系。下面以几个具体事例说明如何通过诗家语之省略深解诗中味:

1、谓语省略

例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词中除了“与、和”连词外,余下基本以名词性质为主,这样的句子可能有谓语动词的省略。结合岳飞风尘仆仆的抗金救国经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态度,就不难发现两句中有谓语动词的省略,应该在“功名”后面补充谓语动词“视为”,在“云”和“月”前面分别补充“披”和“戴”。这两句词塑造了一个将功名利禄视作如尘土一样卑贱平凡,三十年来披星戴月,为收复失地长途跋涉奔波的爱国将士形象。

2、关系词省略(关联词和比喻词)

例如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诗中“浮云、落日”如果单纯理解为天边漂浮着白云,一轮红日徐徐落下,可能就没有真正理解出诗味。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将“浮云”比作友人:友人就像天边飘飞不定的浮云?无限关切之意溢于言表;红日落得徐缓也正映衬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两句诗是诗家语修饰词省略的典型事例,整句诗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

3、意象罗列省略

从诗家语来看诗要凝练,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說,叙述甚至可以跳动。比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整句诗只有名词,诗人只提供场景画面,诗歌词句间有很大的跳跃性,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白,让读者结合诗句描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这两句诗展开合理想象后可以理解为:在晨光微熹中,诗人听到鸡鸣声便起身走出投宿的茅店,这时只见一轮残月高悬皓空,但诗人还是收拾行囊踏上征程,路过板桥,留下自己的前行足迹。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诗歌鉴赏需要通过合理地想象填充。

4、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是将古诗文中相邻句子中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杜甫《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即用了这一修辞。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不曾为君开;花径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样的省略更见出杜甫平日的寂寞,不轻易延客,佳客临门的喜出望外以及彼此间的深厚情谊!

三、诗家语之颠倒

1、语序颠倒

语序颠倒是“诗家语”中最为突出的语法现象。语序颠倒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古人吟诗作赋,受到对仗、平仄、押韵等诸多限制,必须对正常语序作出调整,才能达到艺术效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为了符合平仄押韵的需要诗人对语序作了调整。同时浣女隐没在竹林中起初是看不到的,等听到欢声笑语,循声觅去原来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姑娘浣洗归来;被莲叶遮蔽的渔舟拨开荷叶顺流而下,给宁静的荷塘带来一丝生气,这样先写“竹喧”“莲动”更合常理更富诗情画意!

2、句序颠倒

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诗句并未按照正常的语序来安排。这两句诗是说情人因相思导致彻夜未眠而埋怨黑夜漫漫。句序的颠倒需要结合诗歌整体,诗句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合理调整理解,这样才能把握诗的真正情感内涵,不然便会有不知所云感。

四、总结

诗歌出于诸多限制或艺术表达的需要,必须用含蓄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我们只能通过接触到的诗歌语言来赏诗。读诗时要有这样的心里认识,诗家语不同于其它的文学语言,诗家语有对词性的改变,有省略现象,有语序颠倒等,并能依据语法习惯,借助想象合理补充,真正读懂诗歌读出诗味。读懂诗家语,深解诗中味,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思多悟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诗人玉屑》(南宋)魏庆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