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社会化管理研究对策

2019-09-10林同立梁健健姚胜彪黄彬

西部交通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改扩建交通安全公共管理

林同立 梁健健 姚胜彪 黄彬

摘要: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施工作业区的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及临时隔离设施等也会对正常行驶的车辆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成为改扩建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文章以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社会化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公共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D00:10.13282/j.cnki.wccst.2019.09.058

文章编号:1673-4874(2019)09-0205-04

0引言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施工作业区的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及临时隔离设施等也会对正常行驶的车辆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而这些环境必然对行车车流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成为改扩建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创新的公共管理模式,需要建立高效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安全保障体系,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保障的顺利实施尤为重要。

1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鹿寨)至南宁段高速公路(简称柳南高速),现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全程248.7km,于1999-10-01全幅建成通车。其作为广西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位置显著,贯通广西南北部,连接区内桂林、柳州、南宁三大重要城市,也是西南各省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要通道以及中国联系东盟各国的最短陆路国际大通道。正是由于柳南高速公路的地位显著,每年过往的车流量迅猛增加,已经超过其设计的最大通行能力,对道路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安全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严重影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实施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由原有雙向四车道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以缓解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交通压力。

1.2 研究意义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区内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504.33万辆,较2016年年末增长了18.75%,如表1所示。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7年,广西民用汽车保有量连续五年高速增长。

由表1可以看出,五年来区内汽车已增长了80%,体现了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比增速却远远低于车辆保有量,每年增速在8%左右,造成了局部高速路段因为车辆的激增,而导致路段严重的拥堵。

目前广西区政府已规划新增高速公路路线里程约6600km,而高速公路改扩建里程也将规划至1260km,可见随着广西人均汽车保有量逐渐提高,改扩建工程迫在眉睫。为更好适应高速公路改扩建新形势,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非常重视高速公路社会化管理研究,故而探索建立五方三保联动机制,摸索成立相关制度体系,统一标准框架,为推进改扩建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奠定基础。

2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社会化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改扩建交通组织社会化管理现状

现以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例,该项目全长248.7km,是广西线路最长、环境最复杂、通车流量最大的改扩建项目,其存在以下特点:(1)改扩建规模大,社会影响力大;(2)交通组织难;(3)车辆分流难;(4)审批协调难;(5)应急处置难;(6)信息传播控制难;(7)现场维护难。

2.2存在的问题

2.2.1管理观念守旧

社会各界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重视程度还很低,如沿线行走现象频发,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恶劣影响。

2.2.2 部门相互推诿

提高效率需要沿线各管理单位互相配合,鼎力协助,但在前期实际工作过程中,各单位配合度不如人意.

2.2.3 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广西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规范化管理施工暂无依据.据调研,广西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从2011年至今:(1)暂未有相对应的行业技术规范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定义;(2)各管理单位的职责明显存在交叉,不能分清主次;(3)没有对应体系的构建,上层领导机构没有起到监管作用,下层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完成质量都仅仅是应付了事;(4)没有切实可行的绩效挂钩考核措施。

2.2.4应急保畅不力

(1)部分交通管理部门人力不足;(2)接报时间不统一,抵达现场人员杂乱,处置不力;(3)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处理无统一指挥,事后信息上报混乱。

2.2.5 区段气候因素

恶劣天气与施工监管把握不严.随着全球平均温度逐年提升,一些以前很少碰到的恶劣天气愈加多发,各单位因前期未能及时做好预判,就批复涉路施工点,改扩建交通疏堵的难度越来越大,涉路隐患日益增加,通行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显著提高。

3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分析

3.1法律法规不健全,指导施工分歧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单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触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过程普遍艰字,耗时耗力,没有一个相对规范的施工方式对改扩建领域进行指导。

3.2 管理机制不完善,难成合力保施工

因高速公路各管理单位的监管体系没有构建或没有形成有效体系,交通组织管理的有机链条及横纵向把控环节无法确定,交通组织管理效果不明显。同时,目前还没有针对建设、施工单位介入高速公路改扩建安全管理化,并建立一整套围绕这一实战体系的配套机制和考核标准。

3.3 管理职责不清晰,部门交叉相推诿

高速公路交通组织社会化管理中各相关单位职责不清,如施工管理、宣传实施、涉路施工摆放、应急救援、养护工程作业、拼宽路面施工等工作,很多管理单位的制度职责形同虚设,同时相互交叉,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对涉路施工进行管理。

3.4 应急救援效率低,节日预备显不足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由多个管理单位协同保障,但却没有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来促进各部门协作,各系统部门的职能职责相当混乱,不利于建立管理顺畅、规范科学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没有相关标准确定单位内部组织、外部协同、设施设置、应急处置等方面,难以促使各部门履行应尽的职责。

3.5 人员编制相对少,现场管理混乱差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里程长、压力大,单一管理部门原有的人员编制无法支撑长时间长距离的监管,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缺失,从而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比如仍会出现随意开设道口现象,且道口日常管理不符合要求;涉路施工车辆管理混乱,仍存在农用车、电动车、三轮车等不符合要求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施工作业等现象。

4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管理作为公共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成为广西高速公路大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管理问题,只有不断开拓进取,推陈出新,建立新的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各建管单位优势,以交警、路政、运营公司、建设、施工等五方单位共同参与的“五方三保”作为探究,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团结协作、高效优质的工作目标。这对缓解沿线交通压力,促进沿线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西高速公路改扩建史上将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

4.1建立交通组织社会化综合管理机制

以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探索,创新提出打造“五方三保”工作平台,即交警、路政、运营、建设(包括监理)、施工单位(五方)联合值勤联合行动,实现“保安全、保通车、保施工”(三保)目标,如图1所示。

为方便日常业务工作对接,明确建管五方的安全生产责任,成立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五方三保”活动领导组织机构.

(1)顶层设计,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协调区公安厅交警总队、区交通运输厅等单位组成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管理一级领导机构。指挥长由区公安厅交警总队、区交通运输厅和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领导担任。

(2)下设二级交通组织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业主指挥长担任,副组长由高速公路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高速公路管理局沿线管理处副主任、沿线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业主副指挥长等担任。

(3)领导小组下設交通组织管理办公室,组织具体实施,成员由辖区各交警大队、路政大队、沿线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路产管理部、各参建单位、桂海公司交通管理部人员组成,负责交通组织日常管理工作。各项目经理部组织由项目经理牵头的交通组织管理保障体系,全面负责本标段内交通组织管理工作。

4.2 构建节假日重点时段保畅管理机制

4.2.1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机制

交警、路政、运营公司、建设、施工单位都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当车辆因故障或事故发生交通堵塞时,为尽量缩短交通堵塞时间,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疏导交通,同时立即通知所在路段的交警、路政和运营公司,辖区交警、路政及运营公司应及时到达事故地点,快速处置,恢复交通。参建单位应积极配合交警、路政及运营公司做好现场交通管制工作。

4.2.2 建立联动应急方案

(1)交通组织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后,交警、路政、运营公司、建设和施工单位五方实行联合值班、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和统一处置的联动应急模式。按照突发事件类型分类和等级划分,制定并细化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联合应急预案,统一应急处置流程和处置规范,明确各方应急处置职责,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紧密协作、高效处置的联动应急模式。

(2)当发生事故时,收到相关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交通组织管理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

4.2.3 建立五方值勤制度

(1)重要节假日试行五方联动巡逻。(2)重点路段和时段实施定点五方联合执勤。(3)日常时间实行五方错峰巡查。

4.2.4 建立人力、设备设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1)交警及路政人员保障措施

为保障施工路段发生的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交警、路政部门应根据项目施工进展情况,适时安排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现场整改,快速处置各类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

(2)施救队伍、设备保障措施

①成立应急救援机构。②施工单位要按照合同文件或总监办、指挥部的相关制度要求,在各施工工区设置应急物资存放点,并安排专人负责调度和日常管理。③施工单位必须在每个施工区配备足额交通协管员,确保24h定时巡查.

4.3 完善交通信息报送与发布预防机制

(1)建立信息、视频共享机制。根据应急保畅工作需要,分别建立各单位微信群或QQ群等实现信息共享。现场值班安全员、交通协管员作为信息报送员,通过拨打12122(交警)、96333(运营公司客服信息中心)值班电话报警.各单位接报后,应积极行动,共同应对道路交通事故等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高效排堵保畅.同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将各单位沿线视频资源接入交警部门警务站,以加强对沿线路况及车辆通行情况的监控。

(2)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发现事故的施工方应立即向交警、路政、总监办、业主简要说明事故情况。桂海公司核实事故情况后,通知96333客服信息中心或钉钉办公平台将事故信息报送各有关单位,各单位核实后根据事故情况各自向上级单位汇报。事故处理结束后,桂海公司应及时通过不同平台反馈处理结果,完成信息报送工作。

(3)信息发布要迅速、真实、有效。对外发布的信息要做到事实清楚、数据准确,协调一致。交警部门负责通过各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事故(或路况)信息,指挥部负责协调96333及沿线各收费站、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事故(或路况)信息。

(4)当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现场趋于稳定,应急处置工作结束,相关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施工单位应做好善后处置,及时配合交警部门、运营公司做好交通秩序的恢复工作。事故现场处置结束后,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总结报告。

4.4 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社会化管理

4.4.1移动平台利用

以互联网+为依托,联合交警,利用电子地图发布施工信息,并在收费站口、互通匝道口、服务区及全线两侧根据车流量大小摆放《注意使用电子地图提示牌》,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及相关网络稿件等形式提前预测交通流,提醒过往司乘人员通过互联网了解高速公路路况实时信息。

4.4.2 视频监控布点

通过统筹改扩建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监控及各管理单位的高速公路信息化设备,逐步将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监控系统、运营公司路勤巡查车GPS定位系统、高速交警监控系统、施工单位的监控设备等信息系统进行接入、整合,逐步实现五方信息共享、全面监控和统一调度指挥。

4.4.3 媒体新闻推广

与交警、运营公司及参建单位在宣传领域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借助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建管养”一体化建设,统一信息发布,有效提高宣传效率,保障工作质量,提升建设项目服务水平,减少负面信息的传播,获得司乘人员理解,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5 结语

希望本文可以为广西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社会化研究提供参考。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涉及众多单位、司乘人员及沿线群众,涉及公共管理学、心理学、交通安全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内容,下一步我们可以对具体的个案开展进一步的细致研究。同时,也希望高速公路各管理单位,从自己做起,以安全为基础,以保畅为根本,以发展为动力,继续总结经验为广西后续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对保障高速公路改扩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改扩建交通安全公共管理
高速公路改扩建方式与交通组织原则
山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改扩建为一级高速公路桥梁加固利用的技术探讨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桥梁改扩建下部施工处理分析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