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2019-09-10陶笃文

高考·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中学语文有效性

陶笃文

摘 要:语文是中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课程之一,语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意义重大。语文教学工作中,作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高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起到复习巩固的良好作用,还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趣味型作业、选择型作业及实践型作业三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加强语文教学的同时,注重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以发挥作业的功能效应,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具体工作中,应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趣味型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从学生群体的角度分析:青春期的中学学生,大多活泼好动,热情洋溢,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们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较为抵触一成不变的作业形式。作业设计的初衷,在于引导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从作业中发现自我的不足,进而查缺补漏的弥补不足。为此,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其前提首要即是让学生对作业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喜欢作业,跃跃欲试,主观能动性得到完全发挥,即可在复习时事半功倍的完成作业。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其中大量教学文本或教学主题均来源于名家巨匠之手,如陶渊明、李白、杜甫、刘禹锡、王安石、雨果、高尔基、笛福、茨威格、莫泊桑、泰戈尔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名家巨匠的作品,立意高远,内容详实,文笔优美,十分契合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中,众多的名家巨匠并非单独存在,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已经程度不一的接触过他们的作品;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阅读过他们的经典著作。设计趣味型作业,可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名家巨匠对话。比如说,在教学《桃花源记》后,笔者给学生了设计了如下作业:如果你搭乘时光飞船回到晋朝,遇见陶渊明后,你想和他说些什么?笔者鼓励学生们展开想象,“设身处地”的与陶渊明交流。趣味型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兴致昂扬,作业完成效果十分理想。

二、选择型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们之间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就语文学习情况而言,有的学生喜欢语文课程,学习方法得当,语文素养良好;与之相反,有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不科学的学习方法,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进步缓慢。就学生群体的性格而言,有的学生活泼开朗,乐观健谈;有的学生则性格内向,腼腆含羞。就学习能力而言,有的學生反应敏捷,往往能举一反三,学习能力极强;有的学生则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学习效率不高,在语文学习中体验不佳。总而言之,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因而作业设计也应具有层次性、广泛性,以提高语文作业的覆盖面。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群体“一视同仁”,采取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方法,结果导致部分学生能够轻松完成作业,而部分学生则难以完成作业。事实上,“教”、“学”之间存有不对称性,而作业设计的单一、片面,无疑在客观上加大了“教”、“学”信息的不对称。为此,在当前的作业设计中,应设计出选择型的作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度不一的作业内容。比如说,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后,通过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况,笔者为学生们设计了如下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并注重把握节奏、语气,做到声情并茂,掷地有声;(2)流畅的背诵全文;(3)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表达技巧;(4)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口语或书面表达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以及从文本中获得的启发。作业难易程度不同,在作业的表现形式上多元,以此丰富作业类型,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

三、实践型作业

语文是人文学科,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同理,语文学习也没有固定统一的学习方法。世事洞明皆学问。语文学习应不拘一格,应摒弃“完全理论”的作业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起来。以理论而指导实践,以实践而映射理论。理论与实践并举,相互融合,方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然而语文成绩却不如人意。语文学习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极大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伤害了学生们的自尊心。笔者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得知,这类学生之所以学习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学生们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书桌案头寻章摘句,却很少对学习主题亲身实践。当前的中学学生群体,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某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极差,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具备。行为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实践能力不强,言行举止反馈于思想体系中,滋生出“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凡事等到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会想到翻阅工具书,上网查找资料或动手实践一番。为此,为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在作业设计中应注重作业的实践性。教师应以唤醒、激励及鼓舞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实践。以作业而关联生活,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社区、大自然,而最终又回归到书本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依据教学主题,让学生以辩论、演讲、表演等方式来完成作业。手、口、眼、耳、脑并用,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沿用较为僵硬、机械的作业设计方法,其目的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知识要点多记、多练。教师对学生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并无不妥,但在具体的实施环节却忽略了学生群体的学习感受,致使不少学生对语文作业缺乏兴趣。学生们不喜欢语文作业,自然难以深入其中,做到全程投入,作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划分作业层次,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实践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崔西香.轻负高效式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辞赋.2018(12)

[2]何华燕.对设计有内涵的语文作业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2)

[3]蒋君明.如何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5(05)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中学语文有效性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