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安全

2019-09-10刘永龙

高考·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干预对策校园欺凌

刘永龙

摘 要:校园欺凌是一种特殊攻击性行为,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心理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尤为严重。本文以环县职专为例,对中学校园欺凌现象展开调查,分析原因,探究干预策略。

关键词:校园欺凌;现象调查;原因分析;干预对策

一、提出问题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屡禁不止。这不仅影响了中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更是严重摧残了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校园欺凌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如何有效防止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笔者自制量表,设计有关中学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问卷,以环县职专为例,从校园欺凌现象涉及的人群、态度,欺凌事件常常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生的原因等方面对学校三个年级的2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60,有效问卷256份,有效率99.53%。对问卷进行分析,现将校园欺凌现象总结如下:

1.涉及人群:中学校园欺凌中涉及的施暴学生多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学生,男生居多,占62.3%;受暴者则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居多;参与校园欺凌的学生整体以学习成绩是中等偏下的居多。

2.情感分析:调查显示,接近30%的中学生都受到过校园欺凌,包括语言欺凌和肢体欺凌,13%的学生(以女生居多)认为收到过性欺凌(性别倾向化的贬损或攻击,以及身体上的触碰)。并且有69.8%的中学生表示非常厌恶校园欺凌现象。

3.欺凌场所:中校园欺凌现象通常发生在学校宿舍、餐厅、厕所发生,楼梯楼道上也时有发生;校外欺凌事件通常发生在学校周边,以市场门口、网吧、小巷子居多。从整体情况看,多在相对隐蔽、光线较暗或杂乱环境里。

4.态度分析:部分中学生因其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自卑情绪较为严重,因此在面对校园欺凌时,48.5%的学生都不会报告学校老师和家长;校外遇到欺凌现象,因怕更加严重的打击报复,56.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或不敢报警,高达42%的学生认为自己承受可以免于报复。53.2%的中学生之间不愿谈论或讨论校园欺凌。

5.损害形式:中学校园欺凌现象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性欺凌和网络欺凌五种,这些欺凌形式既有可能单独存在,也有可能被同时实施于同一受害人。

6.发生频率:很多的校园欺凌事件往往是双方当事人的偶发事件,部分校园欺凌现象重复发生甚至不断恶化,乃至于严重的暴力事件。

三、中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1.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因素

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精力和体力都比较旺盛。很多受欺凌的中学生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很多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理疾病,有时需要对外发泄自己多余的能量,并常常将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和不满发泄到他人身上。部分来自农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本来就较为懦弱胆小,因怕更为严重的报复,受了欺凌也不敢吭声;还有些来自于不完整家庭的学生,因为家庭关系,其性格孤僻、不大会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学生很常常成为被欺凌的对象。青春期的中学女生敏感多疑,情绪波动较大,自我表现的机会不多,很多女生往往误入歧途,以早恋交上男朋友为荣耀,其实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这些女生之间或者某几个男生为一个女生而相互攻击甚至大打出手,导致校园暴力不断发生。

2.学校伦理方面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学校制度建设存在着上不通下、亲民感弱化、重规范轻人文的特点。这种学校制度的存在使学生作为“人”的意义和价值被弱化,学生作为学校主體的自主性大打折扣。而教师对校园弱势群体关怀的缺失,导致弱势群体成为校园欺凌的主要对象,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如讽刺、挖苦、呵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选择。

3.法制监管方面的影响因素

虽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已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治理政策与法律文件,但是这些相关法律规定滞后于防治校园欺凌的现实需要,亟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制与遏制。

四、校园欺凌现象的防治对策

1.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

针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两个人群,结合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方式,转化他们扭曲的人际关系,通过心理教育,从个人、家庭、学校到社会多个层面入手打造个体的心理强度,提升他们的冲突处理能力,构建平等的人际氛围。我们应当多注意欺凌参与者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向善,这样才能从源头着手,实现真正的“治本”。

2.校园伦理的有效建构

传统的校园欺凌管理制度以压抑广大师生个体人文价值为代价,达到抑制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短期目标。这种叛离“以人为本”的校园欺凌管理制度难以得到持有不同伦理观、伦理标准的学校成员认同。通过建构人文性的校园欺凌干预制度,提升学生与校园的联结感,能提升制度对个体的约束力,使之“不能”欺凌别人,从而制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法制规范的及时介入

让法律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信仰法律的力量,尊重法律的权威,是防治校园欺凌的必然选择。规定各级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在防治校园欺凌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职责,明确相关主体失职的惩处措施,规定旁观者具有的报告义务和法律责任。学校应从制度建设、事件上报和处理追责三方面着手优化校园欺凌防治机制,提高反校园欺凌法律意识。

五、结语

中学校园欺凌的干预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探讨避免和解决的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猜你喜欢

干预对策校园欺凌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对策
医院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