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10宋立员

高考·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宋立员

摘 要:本文聚焦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分析了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用策略,力求为高中化学教师优化教学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分析

实验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去优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实验教学实践性的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1.当前实验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1教师引导力度不够

教师是学生开展学习、自主探索的引导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有力指导,是保证学生处于正确学习航向的必然要求。但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由于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以及化学实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存在过度“放养”学生的情况,让其完全自主参与化学实验,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得其在面对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时,所产生的具体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阻碍了其从化学实验中获取知识能力的实效。

1.2忽视了实验的过程方法

高中学生必须面临的一大压力便是高考,尽管素质教育持续推进,但是高考的压力对于所有高中学生来说仍然是一大挑战。这就使得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知识点较为复杂、涵盖内容极广的情况下,形成了“一切为考试服务”的错误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最终结果的取得,而忽视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遵循了实验安全的基本原则、倾倒试剂的方式是否正确、安装仪器的顺序是否颠倒等这些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很容易被忽视,这不仅会使得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也会使得学生养成不好的实验习惯,影响其整体的化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

2.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策略应用的具体策略

2.1操作性实验

操作性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的一大类型,也是学生自主操作程度最高的实验类型。在操作性实验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按照特定的实验程序、遵循科学的实验方法、自主运用多种器材完成主题性的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好引导作用,还要注意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知识点的强化作用。例如,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中,如果只单独依靠课本及教师讲解语言来进行,那么学生很难对其中多样的变化形成直观、清晰的理解,更很难形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刻记忆,此时引入操作性实验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性的情境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针对于具体过程来说,首先,教师应当再次重申实验的安全原则和操作准则,向学生展示该实验将要运用到的器材,并通过延伸性的例子简单阐释重要实验器材的作用,让学生形成对本实验全貌的初步认知;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操作实验,并在各个实验台来回走动,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先让学生将少量粉末状的氢氧化钡晶体放置到烧杯中去,并将烧杯放在含有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往烧杯中加入NH4Cl晶体,再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并同步观察其变化现象教师尤其要注意这些步骤的顺序性,既要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又要注意语言的引导工作,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这种实验方式既强化了学生的“基本功”,又能很有效地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在考试中遇到同类题目时,学生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相关的实验情境,结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做出准确的回答与推理,这也是高中化学迁移学习法的重要体现。

2.2知识性实验

知识性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实验的一种类型,其显著特点就在于其高度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教师在进行某一新知识的教学时,通过实验方式,引導学生去回忆与之类似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感性认知,从而有效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必须注意的是,高中化学各个知识点之间强大的联系性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经掌握、较为熟悉的“旧”知识,符合化学认知的内在逻辑。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知识性实验的形式,实现对这一内在逻辑的贯彻。例如,在关于氯气的教学中,由于氯气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在开展氯气漂白性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较为熟悉的氧气制备,结合其中纯净度、气体特征、气密性的解读,去理解气体实验的本质。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赋予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的自由,让其基于自身关于气体的有关知识,应用到新的实验中来。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自由”旨在调动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同样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当学生因为操作失误、实验可能存在危险时,教师应当立即给出意见,并借此机会讲解安全实验的操作;如果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时,所选择的流程具有明显错误,但最终却可能得到与正确结果较为接近的现象,那么教师应当先“沉默不语”,在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之后,引导其将实验步骤用语言重现,此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贯彻化学实验严谨的科学精神,加深学生对于特定知识的理解。

2.3演示性实验

与前两类实验相比,演示性实验中学生实际操作的空间较小,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于规范流程的演示形成对实验及对应知识点的认知,但是这种实验同样重要。在演示性实验中,教师仍然应当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演示对于学生规范化操作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制备氢氧化铁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准备相关器材,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一开始教师可以设置这些引导问题,如“我这样操作是对的吗”“我还有什么遗漏的吗”,让学生去思考实验中的重点,在这之后进行规范化、完整化的演示实验操作,在得出一定的实验现象之后,也不能“就此打住”,而应当借助演示性试验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延伸探讨,去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实验方式,让其成为反思实验、改进实验的主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

3.结束语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当正视当前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让实验教学成为助推学生加强知识理解、培育化学素养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怡.系统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运用系统的关联性设计化学实验方案[J].化学教与学,2019(01):23-24+18.

[2]李志新.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师,2018(S2):105.

[3]徐瑞.浅析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10.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