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析

2019-09-10李顺

高考·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中化学教材

李顺

摘 要:化学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化学教学要倡导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动手思维的发展,规避闭门造车现象产生。问题导向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重要方式,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向研究为依据,从教材出发巧妙设计问题,从氛围出发鼓励学生质疑,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等三个方面对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导向;教材

问题导向是新课程指导下出现的新式的化学教学方式,自实施以来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问题导向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究,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自主的化学课堂。

一、从教材出发,巧妙设计问题

问题导向要建立在教材基础之上,化学教学涉及到了化学范畴方方面面的知识,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也都配备了有关的教学案例,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万不能脱离教材,应该紧扣教材,让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更有依据。

例如,我在教学“钠的过氧化物性质”教学中,由于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并得出二者反应生成过氫氧化钠和氧气,在此基础之上我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的颜色会如何变化呢?”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认为产物有氢氧化钠,溶液应该是变红。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持有同样的观点。在问题导向下,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有关的实验探究,却发现溶液先是变红,然后红色逐渐褪去。这和学生之前的猜想有一定的出入,于是我再一次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提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各种原因,只要学生觉得有理有据都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认为是因为所加入的水量太少了,过氧化钠溶液浓度实在是太大,影响了酚酞颜色的变化。有的学生认为试管加热,温度较高,高温让溶液中的红色逐渐消失。还有的学生认为过氧化物有强氧化性,过氧化钠、氧气都有强氧化性,生成物中还可能存在过氧化氢,也具有强氧化性,使得溶液中的红色被氧化掉。学生的猜想五花八门,那么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这都需要学生用实验去验证,于是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和学生一起用定量的方法一点一点寻找红色溶液逐渐褪色的原因。可见问题的设计一定要遵循教材规律,从教材内容出发,为学生设计有理可循的问题,从而实现问题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性。

二、从氛围出发,鼓励学生质疑

问题导向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设计,如何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对化学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除了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学生质疑的能力也同样不可小觑。有句话说的好:“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问题导向教学中,要尝试通过有效的渠道去鼓励学生质疑,其中氛围的创设对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教学中会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化学氛围,用氛围去激发学生质疑的灵感。

比如,在讲到“金属钠和水的反应”时,我并没有先给学生介绍金属的种类和性质,而是通过“冰块着火”的实验将化学课堂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氛围。金属钠在水中非常的活泼,瞬时融化成一个小球,并在水面上肆意的游动,伴随着“嘶嘶”的声音,有紫色的火焰在水面上出现。学生纷纷被这个实验现象吸引住了,不少学生张大嘴巴,留出了惊奇的神色,见时机成熟,我就让学生猜一猜实验中用到的金属是什么?学生面露难色,我就引导他们:“你们可以先确定产物的性质,再来猜测所用的金属吧!”有学生想到了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了瓶口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紫色的石蕊试纸变蓝了。学生根据这些实验现象,对照着金属活动顺序表展开了一系列的猜测,最后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正确猜出了金属钠。在这样一次实验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金属钠的性质,也没有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能够产生的现象,在教学前先让学生观看金属钠和水反应后的一系列精彩的表现,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实验所带来的氛围中,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在质疑中将问题解决。

三、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化学问题,以此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化学学习感受。

比如在讲到“氨气与酸反应”有关内容时,通过将氨气与浓盐酸、浓硝酸和浓硫酸分别反应来认识有关的铵盐知识,在实验进行前,我告诉学生氨气与浓盐酸、浓硝酸和浓硫酸分别反应时,现象是不同的,有的会冒白烟,有的不会冒白烟,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利用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猜测氨气与哪种酸反应会冒白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是几乎没有学生能够正确猜出结论,即便是猜出结论的学生也缺乏一个有效的依据支撑。于是我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从“挥发性”来考虑这个问题。很多学生瞬间明白:原来氨气只有和具有挥发性的酸反应才能产生白烟,浓硝酸和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与氨气反应就会产生白烟,而浓硫酸基本没有挥发的能力,在与氨气反应时就不会出现白烟现象。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我顺势要求他们将氨气与这三种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由此,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理解铵盐有关的知识。

问题导向是新课程指导下顺应教育发展诞生的产物,对化学教学的引导和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都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通过问题导向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从而确保高中生在一个良好的化学课堂氛围中有所感,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的运用初探[J].陈雷.课程教育研究.2019(01)

[2]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的高中化学优质课堂[J].章莹莹.考试周刊.2018(06)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高中化学教材
教材精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