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普通构图到创意构图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究

2019-09-10梁紫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3期
关键词:表现力童趣

梁紫君

【摘要】构图是衡量一幅绘画作品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目前,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关注画面的色彩与内容,无形中忽视了构图的重要性,导致画面的表现力与趣味性不断减弱。笔者尝试针对小学生绘画作品从普通构图到创意构图的教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创意构图;日记画;童趣;表现力

一、问题分析

1.学生学习“日记画”前的构图问题

①不同主题的作业构图雷同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目前许多学生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无论遇到什么绘画主题,都是习惯性地拿起笔就在画纸中间画一根“天地线”,左上角一个太阳,两边各一棵树,最后才画主体物。试问这样的构图何来创意?何来美感?

②画面主次关系弱

有了上述固定思维的构图方式,学生的画面中形成缺乏物象布局的主次关系,即题目中出现的主体物被画得很小,反之常年被充当背景的“树”画得更明显。因为没有主次安排意识,画面物象出现满而散乱无序的问题。

2.学生学习“日记画”之后出现的构图新问题

①画面物象取舍不够合理

主张“日记画”教学进课堂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能画出不同物体的特征。当“日记画”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发现学生绘画的物象越来越丰富,特征的把握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画面构图上出现物象取舍不合理的新问题。许多学生以为把眼睛看到的任何事物都该画在同一画面上才叫丰富,导致画面缺乏层次感。

②画面情感表达缺乏感染力

物象画得太小,就无法更好地表达物象的情感;物象画得太零散,就无法更好地表达画面的意图;构图受到约束,就导致画面缺乏感染力。

二、探究目的

1.培养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

从古至今,历代画家都对构图十分重视。如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把“经营位置”列入六法之中;东晋顾恺之提出“置陈布势”的构图概念,将构图视为绘画的重要部分,可见构图的章法在绘画中是不可忽视的。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探究活动,让小学美术课堂重新重视构图,从浅入深讲授构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

2.增强日记画的感染力

“日记画”的学习,固然希望学生能画出不同物象的不同特征,但是不希望学生陷入追求画得像而多的误区中,这让小学年龄段的画面失去“童趣”的画味。希望通过创意构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情感表达。

三、探究策略

1.引导式教学

①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说“日记”

中外艺术史中杰出的绘画作品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情感”因素。千百年前的绘画作品往往都在以故事感染后世的人们,穿越历史悠远的雾霭,在遥远的时空隧道两端的后世人们仍可被前人所震撼。由于在“日记画”的主题教学中,所定的主题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相信能“说”是能“画”的前提,重视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说“日记”成为“日记画”教学的第一步。

②引导学生分析主体物的主要情感

俗话说:“艺术手段是外壳,情感是艺术的灵魂。”即缺乏灵魂意味着没有生命,只剩一个光鲜的外壳是不能打动别人的。每画一幅画之前我们得思考:如何让“静止的视觉艺术”表达情感呢?

在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说“日记”之后,下一步需引导学生明确画面中的主体物是谁,且尝试理解其情感。如,《走在街道上的人》这一主题,强调学生对街道上匆匆擦肩而过的行人进行观察,抓住其中行人的不同情感找到自己最想画的人作为画面主角,学会对物象进行取与舍构图进而绘画。

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突破普通构图突出该情感

构图即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物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画面。笔者提倡笔者能够创作自由而灵活,使作品充满情感而富有童趣,画面构图饱满,前后要有主次成为学生构图的基本要求。

2.根据命题实践创意构图

案例一:《寒假里的趣事》

对于学生来说,寒假里的趣事有很多,有的可能是由几个场景合成一件趣事,抓住这一特点,本主题创作结合多格漫画构图形式进行训练。

很多学生习惯性地无论用多大的画纸绘画,都只会画常画的构图,很难布局好。针对此问题,引导学生以故事的形式渲染画面情感。

案例二:《我眼中的周末活动》

每个人都长着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在我们眼中上演。引导学生先分析主题,绘画的主体事情是“周末活动”,如何根据“我眼中”这三个字进行趣味创作呢?学习可夸张某一部分进行构图,可让画面更有吸引力。

案例三:《吃瓜果的人》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人物很难画,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基本上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都一样。本次主要锻炼学生在中心式主体构图法上突出人物表情与动作。

3.赏析优秀作品

重视美术欣赏,对学生的关于问题的看法与理解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对自己的绘画创作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因此,欣赏优秀作品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要求学生带着四个问题去欣赏作品:

①画面中绘画了什么内容?

②想表达什么情感?

③是如何构图表现的?

④这样表现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通过欣赏活动可提高对绘画作品的认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可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有助于自己的绘画创作。

4.举办小型画展

美术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美的欣赏或创造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欣赏同龄小朋友作品的价值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定期举办小型画展也成为了我校学生学习日记画和提高自己对构图等方面的认知活动,有了展示的平台,对学生的绘画兴趣未尝不是一种吸引力。

四、探究成果

1.学生层面

①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富创意和感染力

经过近一年多师生间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学生的日记画作品还是少儿绘画创作等都显得更富创意和感染力,有时候学生的创意想法会给我带来无限惊喜。

②學生更热爱美术课堂

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取得进步,并得到别人的肯定的时候,固然会对该事物产生更胜初期的兴趣。笔者认为,学生喜爱的课堂,就是笔者坚持初心的最佳动力。

③学生更爱护自己的工具

从前,学生的美术工具时常准备不齐,现在学生能够更好地保管自己的工具与图画本,个别学生一个学期下来画完一本图画本,翻看自己的本子回味自己努力的痕迹,自豪感油然而生。

2.教师层面

每到一个阶段,作为教师理应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付出时间为其努力探究,相信总会有所收获的。正如本次对绘画构图的实践探究,对笔者的美术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方向。

五、探究反思

本次教学实践探究,笔者选择了从普通构图到创意构图为主题,以让日记画丰富孩子生活为目的而开展的。回顾探究取得的成果,笔者深感欣慰,不求取得多大成就,只求不忘初心,助孩子寻回童趣,大胆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树立自信心。

当然,画面中的物象安排是千变万化的,提高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也还有很多我还没探究到的策略,以上是笔者目前探究的情况与思考。笔者将继续关注美术课堂教学,把握好儿童学习绘画的最佳时机渗透不同深度的构图知识,鼓励孩子树立构图意识,创作出更多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通过本次实践探究,证明重视构图教学,能让学生通过画面传递出更多的快乐、自信和积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陆忆宁.体育美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6):192.

[3]赵春艳.新课标背景下小雪美术绘画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6(3).

[4]杨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漫谈[J].课程与教学,2015(2).

猜你喜欢

表现力童趣
童趣
荷池童趣
荷池童趣
蓝湖童趣
感受绘本魅力, 发展幼儿表现力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纤变墨画
童趣游乐场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