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夜经济”

2019-09-10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夜游小龙虾场馆

最近,在各地政府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

火热盛夏、夜色正浓,从电影院到健身房,从书店到酒吧……夜生活折射时代之变,凸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用改革的方法扩大夜消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将充分释放“夜经济”活力,创造健康、时尚、美好的夜生活。

培育“夜经济”

中国“夜经济”有多火?一组数据告诉你答案。

夜晚成“剁手”高峰期。《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最高峰时段,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例超过36%。仅“小龙虾”就吃出千亿产值。美团点评报告称,2018年我国小龙虾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仅在美团平台就卖掉约4.5万吨小龙虾。而18点至21点、23点至次日凌晨1点,均是小龙虾订单高峰期。

中国“夜经济”潜力有多大?各地政策力度可见一斑:2019年,北京出台13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上海设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进一步优化夜间营商环境;天津提出打造“夜津城”,2019年底前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南京提出到2020年力争夜间经济试点区域新增经营收入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左右;成都明确提出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西安提出构建“品牌化、全局化、特色化、国际化”西安夜游经济……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时空得到延展,人们对美好夜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可以说‘夜经济'的火热是消费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积极推动“夜经济”促进消费、服务百姓的同时,不少城市把“夜经济”作为城市气质“代言人”。北京提出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成都“夜经济”主打“休闲牌”;南京将夜间活动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相结合,形成夜间旅游“金字招牌”;哈尔滨立足“冰雪大世界”等项目,促进冬季冰雪旅游夜间消费……

“夜经济”的新姿势

随着“夜经济”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大商圈、商场餐饮乃至生活服务企业都逐渐开始延长夜间经营时间,演出市场也在跃跃欲试。

位于五棵松、三里屯等各大商圈的Livehouse已經开始加强夜间经营,大部分场所都会开放至凌晨,更有场所会持续演出到第二天六点左右。观看乐队演出的张先生认为,Livehouse彻夜演出能吸引更多观众,这是场馆增加客流量的重要方式。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内,北京市共有近92场话剧、舞台剧、音乐剧等演出,其中大部分剧目均在晚间7:30开始,10点左右结束。而部分演出场次较多的剧目,如开心麻花团队的《求婚女王》《莎士比亚别生气》《隐婚女王》《乌龙山伯爵》《疯狂双子星》等16部剧目会在下午2:30安排演出时间。夜间10点休息已成各个场馆的运行常态。

虽然剧场还未准备完全,却已有观众持有观看夜间演出的期待。话剧爱好者刘莹认为,现在的演出通常晚7点左右开始,对一些上班族而言,下班赶来观看在时间上还是会略显紧张,如果能适当推迟演出时间,自己会有更多机会观看演出。

演出场馆的夜间运行不仅能吸引更多观众,对部分小型演出团队而言,经营时间的延长意味着更多的演出机会,这也是难得的机遇。

“小型团队很难登上场馆演出,一般来说,如果你没办法保证一定的演出收益,就无法引起场地的重视。”话剧从业者刘晓宇表示。据介绍,她所在的演出团体由众多的话剧爱好者聚集而成,拥有一场专场演出正是团队的目标。

而夜间演出市场让她看到了更多演出可能性。“其实现在能生存下来的场馆都有一定的固定受众群体,也有熟悉的合作团队,如果场馆经营时间延长,总会有一部分的空余时间,可能那个时间段观众较少,但对我们而言就是机会,我们也需要尝试与场馆合作演出,即便开始有些困难,但有经验后总会逐渐与场馆熟悉。”刘晓宇说。

如今传统的演出场所已与过去发生较大变化。咖啡厅、书店、休息区等配套设施皆为场馆保留并吸引了不少潜在观众,而24小时剧场的出现,更为演出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在其他城市见到过24小时剧场和夜间剧场,但在北京还尚未见到。”龙马社制作人王明辉表示,这种新型模式可以促进剧院多方发展或进行部分转型。

“夜经济”配套服务不足

夜游项目的火爆,一方面折射出现代人对夜间消费的刚需,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目前夜间消费项目还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以旅游为例,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近八成旅游企业夜游产品投资规模不足20%;参与调研的657家旅游企业中,72.99%的旅游企业提供的夜游产品品类在30%以下,79.24%的旅游企业夜游产品收入不足30%,夜游产品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出门旅游会发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夜市,其实就是些商业街,长得都差不多,里面的品牌也大同小异。”北京赵女士抱怨道。

除少数城市外,目前很多城市发展“夜经济”尚不能形成品牌特色,存在内容同质化现象。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如苏州评弹文化、天津相声文化等,都是当地发展“夜经济”可充分结合的优势资源。

调查显示,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受访者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夜间交通不便占比25.8%。大城市夜间消费人、车流量都比较大,能否保证充足的停车位?部分城市公交、地铁停运时间较早,如何解决夜间出行便捷化问题?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如何避免光污染、噪音扰民?发展“夜经济”,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虽然为发展夜间经济,一些城市正在先行先试,但还有很多工作和措施需要加强和完善。在这方面,国际上不乏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为繁荣夜间文化市场消费,法国规定新戏剧上演可减免税收;韩国地方政府在城市核心商圈举办“夜猫子夜市”等夜间活动,促进民众夜间消费;伦敦推出夜间地铁,每周五和周六运行。

摘自《人民周刊》

猜你喜欢

夜游小龙虾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夜游城
小龙虾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夜游魔法庄园
珠江夜游
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