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昔日的香料王国,今天的印度尼西亚

2019-09-10梁志伟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威权秩序时期

梁志伟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成为欧洲在印尼的最主要势力。

殖民地政策带来了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真真切切地改变了原本殖民地的面貌。

印度尼西亚这个名字的使用、印尼语的产生,以及大量政治党派的成立,都标志着民族主义的发展。在这个压力下,自20世纪20年代起殖民政府尝试去集权化,并将权力进行有限地下放。

独立时期:觉醒与革命

二战期间,日本对于荷印的占领间接地推动了印尼的民族独立运动。

1945年9月,在日本支持下,印度尼西亚名义上宣布独立。随后,重返印尼群岛的荷兰军队试图恢复战前的殖民统治,印尼民族主义者便同荷兰人发生了武装冲突。

戰争持续到1949年年底,以荷兰政府正式承认印尼独立而告终。革命虽然使得印尼摆脱殖民统治,但也给新兴的印尼留下了许多问题。

苏加诺时期:“兄长”与伟大

刚刚独立的印尼,选择组成联邦政府并采用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度”。然而,民主并未给印尼带来稳定与发展,反而造成了统治的脆弱。

苏加诺是一位个性鲜明的政治领袖,习惯于像人民的“兄长”一样深入群众,与人民直接沟通来取得人民的支持。同时,独特的革命经历也将“革命”精神深深烙印在他的执政理念之中。

他在1962年提出,用“有指导民主”来取代议会民主制度,同时采用传统的政治模式来取代现有的政党制度,印尼正式进入半威权的“指导民主时期”。

新秩序时期:“父亲”与发展

苏加诺执政期间,社会矛盾、经济矛盾、政治矛盾和种族矛盾不断累积,最终在1965年以一场政变的形式爆发,彻底终结了苏加诺的统治。

印尼至此进入苏哈托威权统治的“新秩序”时期。

苏哈托的威权统治,带有高压特征。他像是人民的“父亲”一样,高高在上,训导和指挥民众。

“发展”是“新秩序”的另一核心要素,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催生了新兴中产阶层,但贪腐现象仍然严重,发展也并未惠及底层人民。

后苏哈托时代:危机与改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将印尼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和贪腐严重等现象,推到了风口浪尖。

1998年爆发的“黑色五月暴动”导致总统苏哈托宣布辞职,这也标志着其长达32年的“新秩序”统治的终结。

苏哈托的继任者,亟需带领印尼走出经济困境,并改革“新秩序”时期的政治结构,但混乱的政治和社会局面让改良变得困难重重。

2014年,有“印尼奥巴马”之称的佐科维赢得大选,成为印尼首位没有军方或豪强背景的平民总统。走亲民路线的总统佐科维,大力发展印尼的基础设施,并积极吸引外资,使得印尼经济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在后苏哈托的改良时代,虽然历史遗留问题仍阻碍着印尼的发展,但印尼已然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摘自《看世界》

猜你喜欢

威权秩序时期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秩序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心灵秩序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老师来审题
乱也是一种秩序
刊海远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