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成长

2019-09-10楼丽群

教育界·A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楼丽群

【摘要】近年来,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不断地有教育者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本文根据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小学教师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并通过良好的班级文化,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心理成长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学生要真正地实现健康成长,仅仅具备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坚定的意志与坚韧的信念。实践表明,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小学教育当中,教师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并找出合理的方式建设班级文化。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班级交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一个先进优良的班集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从懵懂无知到接受启蒙的过程,因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有着重大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作用。小学班级文化是通过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把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入班级的奋斗目标中的。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价值观以及心理素质的塑造,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要地位,而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程度和班级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其中,班级文化对于学生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能够极大地帮助教师确定小学生的心理历程和发展目标;二是可以全面改善学生生活当中一些不规律或者不合理的因素,对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及心理成长都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2)陶冶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陶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陶冶学生感受美的情操。良好的班级物态文化不仅能让学生体会身处班级中的美的享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以及管理规范对于学生身心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某些方面来看,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方向也有一定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了彼此交流的平台,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重大意义。再次,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丰富多彩且极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让小学生置身于人文科学的熏陶之中,让他们的知识获取渠道更加广泛,在开阔知识面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3)规范作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相应的规章制度,班级制度以其独特的形式约束着学生的道德行为,对小学生有着较大的约束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或者不道德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从这点而言,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4)激励作用。班级文化是班级中师生共同选择和建设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应该具备共同的思想作风及道德价值观,教师要帮助每位学生增强心理和感情上的凝聚力,让班级更加团结,从整体上提升班级的集体智慧,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班级文化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激励作用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教育力量。同时,这种激励作用还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及班级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教师恰到好处的心理或者口头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如何建设优良的小学班级文化

(1)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首先要建设良好的环境,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师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首先,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活动的主人公,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次,激励性原则。一个优良的班级活动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鼓励和启迪作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心理,全面促进其身心发展。再次,社会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是让学生将日常学习生活和一般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最后,多样性原则。班级的活动内容要更加丰富多彩和多元化,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

(2)營造优良的心理环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是班级文化建设成功的重要指标。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验,学生才会融入班级和学习当中,才能以更加愉悦和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其次,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教师作为一个施教者,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要用同等、公平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对话,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获得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最终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有着重大意义。

(3)给学生提供心灵沟通的渠道。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多因素都给学生身心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繁多、家庭中的学习补习以及在和同学的相处过程中的不和谐,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这时,学生就需要一个心理释放的对象或者地点,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而教师和班级活动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最重要的是有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而优秀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教师、学生、家长应该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为班级文化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小学教育的效率。

(4)班级活动要和教育相互结合。班级活动是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基地,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心组织策划,对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安排,尽量做到让每一次活动都能充分发挥团结、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作用。在活动的安排上要做到合乎情理,不能脱离实际。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条件,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第三,开展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教育的优化,教师所组织的活动必须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为前提。第四,活动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关照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如性格差异或者认知水平差异等,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怀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及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大意义,班级文化应该是以引导、陶冶、激励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用合理的方式积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金琳.人文素养视角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40+42.

吴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成长[C].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417-419.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方法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