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19-09-10卢西鹏

教育界·A 2019年12期
关键词:渗透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卢西鹏

【摘要】初中语文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语文与传统文化的素养。但现阶段一些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语文教学中,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导致了学生无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文化复兴的基础,初中生思想尚不成熟,这一阶段适合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深化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教师应明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显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包含了我国传统思想及精神,对后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精神及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深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途径增多,但网络上不仅有正面的信息,还存在较多的不良信息,会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以传统文化及思想为基礎,使学生正确认识不良信息,帮助学生抵制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使学生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传统文化渗透的认识不到位,专业度不高

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实行素质教育,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根据学生需求提高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质量,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限。部分教师依然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理论知识,毫无趣味性,导致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扰乱课堂秩序,致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不利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出现这一教学现状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性不足,不能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2.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社会快速进步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跟随时代的变化及时更新自身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根据时代的要求调整自身教学方式,仍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较低。语文教师在渗透教学中未能灵活使用科学技术,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背诵相关诗文,要求学生掌握对重点词句的翻译,但未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分析

1.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应全面把握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初中教材内容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明确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及底蕴,以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语文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挖掘教材,探寻教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许多传统文章及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挖掘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应提高对备课阶段的重视,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将传统文化与教材重难点知识相结合,提高重难点知识教学的趣味性。在提高知识教学水平的情况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应通过知识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了解相关知识。

3.改善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传统文化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声频及幻灯片的方式,生动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较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改变教学方法、树立传统文化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尚玉萍,张培志.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58.

李发海.浅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9-70.

王永鹏.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99.

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13-114.

猜你喜欢

渗透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应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