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卷Ⅱ文言文阅读

2019-09-10刘惠臻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商鞅变法刑罚

刘惠臻

试题简评

全国卷Ⅱ的文言文阅读.和全国卷I的一样,材料中的传主也是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商鞅变法,商鞅立木建信,作法自毙,最后惨死于车裂之刑,这些历史故事学生多少有所耳闻,初高中歷史教材中也有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这些知识背景有助于学生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使阅读难度有所降低。我国自古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跨学科整合已有知识经验。用以分析解决陌生情境中遇到的问题,这或许是未来命题的一种方向。

相比全国卷I,全国卷Ⅱ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基础性更强一些。如第11题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与理解,四个词语全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常识”.设错点也非常易于辨识;第13题的文句翻译,基本没有生僻、疑难的文言词语,稍有难度的“法”“故”“循”“期年”等,初高中教材中都曾出现过,意思也很好推断。不仅如此,命题者还通过选项的设置有意降低作答难度,如第10题.只要具备一点排除干扰项的能力,细心观察,稍加辨析,就能准确选出答案。

高考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日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两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日:“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日:“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曰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译文:___________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译文:___________

试题精讲

10.【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难度不高。比较四个选项在停顿上的差异,发现有三处停顿不一致,逐一比较这三处停顿,基本可直接排除掉A、C、D三项。A项“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与B、C、D三项均不同,C项“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与A、B、D三项均不同,D项“愿王举国/而听之”与A、B、C三项均不同;且“公孙鞅年虽少有”“用鞅必杀之”“愿王举国”三处停顿从语义和语法结构两个角度看均明显不通。因此该题基本上不需要借助其他辨析方法,只用排除法就可以做出来。

【参考答案】B

1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从考查内容上看.A、B两项涉及的是著名的历史人物秦穆公、汤武(商汤、周武王),C项涉及的是重大历史事件商鞅变法,D项涉及的是古代的刑罚“黥”,都是古文中常见,且在现代影视剧中频频出现的文化常识。其中秦穆公这一历史人物在高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出现过,变法为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内容,商汤、周武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国君主,“黥”是古代常见的刑罚,楚汉战争中的名将“黥布”就是因为受过黥刑而得名。

B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将“汤武”的“武”理解为军事家孙武,二是说商汤也“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我们知道,古代凡是两人并称者,都是身份、地位相当的人,如“李杜”“苏辛”等,由此判断“汤武”也是身份地位相当之人.他们分别是商、周的开国之君。

【参考答案】B

12.【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一向是文言文阅读中失分率较高的题目,除了读不懂文本这一根本原因。也跟作答策略欠缺有关。做此题第一步是精读选项,将其拆分为若干片段,弄清每个选项有多少语意点,各语意点之间有何逻辑关系,以便于全面深入地把握其意思,避免出现遗漏语意、理解偏差、理解肤浅等错误。第二步是找准相应的原文,勾画出与选项中每一个语意点对应的原文语句。第三步是精细比对辨析,将选项中各个语意点与原文相关内容逐一对照,分析两者的意思和逻辑是否一致,以判定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用这种方法来分析,C项中,“商鞅厉行法治”是对原文“鞅欲變法……黥其师公孙贾”这一部分内容的概括,无误:“秦国太平富强”是对“行之十年……秦人富强”这一部分内容的概括,无误;“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是对商鞅人格的评价.虽无直接对应的原文语句,但符合商鞅的形象特点,无误;“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具体说明其如何“铁面无私”,对应的语句是“于是太子犯法……黥其师公孙贾”,原文中说因“太子……不可施刑”,所以就让他的老师代替受刑,太子犯法并没有被“施以刑罚”,因此“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C

13.【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文意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翻译文句,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首先,利用上下文,在语境中把握所译文句的基本意思;其次,分析文句的句式结构和措辞用语,把握句子大意;再次,要结合语意推敲句中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做到精准翻译。

第(1)句,句式大致对仗,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推断“法”与“循”一样是动词,利用组词法,可直译为“效法”“遵循”。“故”与“礼”一样是名词,意思相近.“故”是旧的制度.“礼”是旧的礼法。“强国”与“利民”结构相同,“强国”的意思是使国家富强,那么“利民”的意思就是使人民获利。两个“其”没什么意义,可不翻译。

第(2)句,“期年”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学过,意思是已满一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中,第一个“之”为动词,意思是到、往,《鸿门宴》中“之沛公军”,《逍遥游》中“之南海”的“之”均是此意:第二个“之”无实义。

【参考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出国境。”公叔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穆公的霸业.要向东收复被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交谈了好几天也没有满足,景监(对公孙鞅)说:“你是用什么说中我国君主的心意的?我的国君非常高兴。”公孙鞅说:“我用强国之术(来)说服国君,国君大为高兴。”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秦孝公说:“好。”(卫鞅说:)“治理社会不止一条道路。有利于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下达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法律。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非常高兴。路上不捡拾他人丢失的物品.山中没有强盗.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人斗殴,城乡治理得都很好。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让卫鞅担任将军讨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袭击魏军,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之后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惠王说:“我悔恨当初没有听从公叔座的话。”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地的十五个邑,他从此号称商君。

猜你喜欢

商鞅变法刑罚
徙木立信
商鞅: 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徙木立信
刑罚现代化本体初论:目的与路径
断盐也是一种刑罚
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
树敌太多商鞅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