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门口的“话剧盛宴”

2019-09-10马赫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东城东城区话剧

马赫

“耳挖勺炒芝麻——小鼓捣它也出油”;“有面没鸡子儿做不了槽子糕”……融入了大量北京土话的京味话剧《红马甲》11月13日在首都剧场上演。在观众的笑声中,“戏剧东城·第三届全国话剧展演季”拉开了帷幕。

第三届全国话剧展演季坚持“崇文争先”的发展理念,以“戏剧·城市·未来”为主题,分为“不忘初心、美好生活、东城原创、特别邀约”四大板块,于11月13日至12月29日期间,在首都剧场、国家话剧院、天桥艺术中心、北京喜剧院等8家剧场,集中展演来自全国11个省的23部优秀剧目,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匠心打造精品    反映时代脉搏

女大学生小周为了完成“狱中八条”的毕业论文,在歌乐山烈士墓采访“11.27”大屠杀的幸存者张爷爷。小周的到来,让张爷爷的思绪回到了70年前,关于忠诚与背叛的往事如潮水般扑面而来……12月4日,重庆市话剧院根据厉华《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改编而成的话剧《红岩魂》在国家话剧院上演,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重塑了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

本届展演剧目从全国97家院团选送的近百部作品中遴选而出,汇聚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话剧作品,既包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家国情怀的《红岩魂》《守护》《沙变录》等主旋律大制作剧目,又涵盖了《过客》《花好月圆》《幸福国际庄》等紧扣时代脉搏、扎根人民生活的现实题材力作。这些作品通过丰富的题材内容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不同层面的文化消费需求,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国家话剧院出品的《三湾,那一夜》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的舞美设计,艺术化地展现出毛泽东同志建军思想形成的过程;北京演出公司出品的《运河1935》以北京通州运河文化为背景,从历史底蕴中梳理情感脉络,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极富戏剧张力、人性魅力和文化内涵的舞台艺术作品。此外,本届展演季还力邀《暗恋桃花源》《玩偶之家》《关系》等极具市场口碑的话剧加盟演出,为观众打造一场内容多元、阵容强大、佳作荟萃的话剧盛宴。

聚焦“戏剧东城”品牌建设  展现东城原创成果

东城区属国企天街集团作为展演季承办方,在内容方面发力,投资出品立足东城背景的原创话剧《红马甲》。剧目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唐烨指导,张民编剧,作为开幕大戏上演。整部剧以上世纪90年代前门地区第一家股票营业厅揭幕为背景,编织了在时代发展主线上,剧中人物的各种故事,折射出一代人追求改变的决心,也展现了东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后城市风貌和居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自2007年提出“戏剧东城”理念以来,在良好的政策环境的引导和扶持之下,东城区形成了梯度化的剧场空间,聚集了一批高水准的戏剧机构和戏剧人才,更孕育和积累了一批原创剧目。

“东城原创”板块的5部剧作既描绘时代坐标,又雕琢时代画廊,在展现东城区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同时,传扬着广阔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情怀。《红马甲》在京腔京韵中书写了城市历史;温情话剧《跑吧,儿子》讲述北京胡同生活,用“奔跑”表达努力向上的精神,演绎了父子之间深沉而真挚的爱;先锋戏剧《可说呢》运用“等待戈多”式的寓言,通过一个路口事故引发的街头故事,对“真实性”进行了探索。

搭建高端对话平台   推动戏剧国际交流

戏剧是城市的生动印记,城市因戏剧而更有魅力。东城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小的区,却注册有剧场34家,各类演出团体52家,涵盖了中戏、中国儿艺、北京人艺等全国知名国有剧团,以及央华时代、七幕人生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院团。“这些年来,‘看戏剧来东城,做戏剧到东城’的社会认知不断强化,‘戏剧东城’已经成为北京一个亮丽的文化品牌。”东城区副区长刘俊彩在“戏剧东城·第三届全国话剧展演季国际戏剧文化高端对话”上说。

如何做到戏剧与城市的互联、互融?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发掘戏剧之美、城市之蕴?11月20日,在北京东苑戏楼举办的“戏剧东城·第三届全国话剧展演季国际戏剧文化高端对话”围绕这些课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这些智力成果将助推“戲剧东城”建设,擘画戏剧文化交流互鉴的新画卷,推动东城区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戏剧文化体验聚集地和品牌示范区。

促进文化为民惠民  营造“崇文”尚戏氛围

“戏剧东城·第三届全国话剧展演季”坚持文化惠民,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100元及以下低票价占本届展演季总票数的40%。观众可通过大麦网、首都剧院、天桥艺术中心等票务平台进行购票,还可通过“戏剧东城”微信公众号不定期获取惠民票信息,让更多戏剧爱好者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品剧目。展演季期间,还将举办戏剧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开展戏剧讲座、主创分享、剧本朗读、表演体验等公益普及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戏剧普及教育,培育和构建具有东城特色的戏剧生态链。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11月21日19点30分,从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一层排练大厅里传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朗读声。这是“戏剧东城”推出的一项戏剧普及活动——零基础戏剧体验课。每周四晚,2019年戏剧体验活动都会在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举办,以互动教学的形式进行台词、肢体、表现力等方面的训练,加入创作和剧本朗读,让群众有机会体验戏剧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更多戏剧爱好者实现戏剧舞台梦,实现“学戏剧、创戏剧、演戏剧”的梦想。

除展演季活动外,以“零基础戏剧体验课”为代表的“戏剧东城”特色普及活动贯穿全年。戏剧爱好者们可以在周四下班后来到戏剧体验课堂,进行台词、肢体、表现力的趣味训练;或是在某个周末下午走进菊隐剧场、隆福剧场,听上一场戏剧大咖的分享。戏剧东城自2016年开始举办“戏剧开讲”“戏剧一帮一”“戏剧大课堂”等活动,累计为上万人次带来了戏剧体验的快乐。

猜你喜欢

东城东城区话剧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聚焦质量 创新发展 推动东城教育再上新台阶
业余体校游泳训练开展状况的分析与探究
伟人旧居
再见啦,秋天!
券游东城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害死人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