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9-09-10原旭辉

教育界·A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有效教学

原旭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最为关键的教学理念,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为基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且致力于保护学生的天性,提倡顺应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进行教学。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要积极引入有效教学理念,全面优化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促使学生自主整合生活经验来探究课程内涵,并以完善的生活迁移来改善自己的意识行为,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将从完善活动准备,突出学生的主体诉求;优化课堂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丰富即时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修正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常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一直都遵循着“师本教育”来组织课堂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服从与遵守教师的要求,并未体现出自身的主体价值。这就导致学生渐渐变得被动,开始以死记硬背这一机械行为去应付学习任务,难以及时内化、迁移所学知识,无法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对此,教师必须以有效教学理念来组织学科教学,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深度思考,及时反思。同时,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鉴于此,教师应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兴趣点结合起来,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

一、完善活动准备,突出学生的主体诉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善且丰富的活动准备可以切实规避活动问题,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优化学生的德育体验。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参与。首先,教师要在备课阶段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全面分析学生的现实诉求,由此确定学科主题,预设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行为障碍与思维偏差。其次,学生要自觉阅读教材内容,及时迁移已有认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以便切实掌握学习主动权。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体验类前置性作业,同时要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计划。

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号令”时,笔者要求学生自主在课前预习新知。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自制力较差,他们在阅读教材内容时很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无效预习行为。于是,笔者就在学生家长微信群中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准备一份自我介绍演讲稿,懂得介绍自己、展现自我;了解校园内各种铃声的意义,能够根据这些铃声做出相应的动作。之后,请家长监督学生实现自主预习,家长也可以在家中播放这些铃声,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行为动作。由此,学生就可以初步积累有效预习经验。接着,学生就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借助微信反馈预习成效,表达自己的预习难题。由此,笔者就可以及时整理预习资料,确定学生在了解校园内各类铃声并根据铃声做出反应这个学习任务时存在的知识疑问,据此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希望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题。

二、优化课堂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大量教学实践表示,教师以“灌输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及时内化教材知识,反而还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减弱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使“高耗低效”成为教学常态。所以,要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教师就要积极突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以主体角色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生成学科知识,从而真正优化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学生的深度学习行为打造有效课堂,不断提高课时效率。为此,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活动中引入生活资源,借助一些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我们不乱扔”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观察作业,即学生要相互监督,检查彼此之间是否存在乱扔垃圾、乱摆放物品等现象,并拍照、绘画或者用文字记录,以此来整理生活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首先,笔者会积极展现学生所收集到的生活资源,然后让学生以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及时阅读教材,分门别类地整理教材知识,由此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直观的生活资源与教材解释下,各个小组可以自觉整理出爱护卫生、爱护环境等基础概念。其次,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思考如何杜绝生活中的不卫生现象。由此,小组内部便可平等讨论,及时沟通,整理出垃圾分类知识、杜绝不卫生现象的合理建议。最后,笔者让各个小组轮流展示探究过程与具体结论。其中一组展现时,其余小组要认真聆听,且要就不同之处进行补充、质疑,由此完成更大范围内的合作交流,进而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情绪,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展现自己的成长理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丰富即时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修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即时评价将客观诊断出学科教学是否达到了有效教学标准,也能客观反映出到底是哪个要素降低了教学效率,是否存在可能性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師要及时完善即时性的教学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使其从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维品质等角度进行现实反思,再据此做出调整与改变,促使学生进入有效学习循环状态,从而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我们不乱扔”时,笔者在课堂上组织了三轮即时评价教学活动。首先,笔者要求学生个人客观分析自己在观察、思辨与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认真梳理探究结论,反思自己是否实现了有效学习、是否产生了人生启迪、存在哪些知识疑问、是否存在被动接受的不良思想,等等。借此,学生可完成自我评价任务,也可及时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其次,笔者要求小组内部相互评价,每位学生都要在纸上写上自己对本组成员的具体看法,从组员的优势与不足两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本组成员可以及时审视自我。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谦虚、相互欣赏的意识,可以很好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但由于学生并不能完全摒弃主观意识,所做出的评价都是以个人感性体验为主的,所以笔者会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评价,以客观、端正的态度赏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优良品质,如学生善于沟通、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等,也会直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如思维单一、片面等,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为下一轮的有效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引入有效教学思想是必然趋势,关系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质量。因此,教师要深度剖析有效教学的理论内涵,整合有效教学的操作程序,从而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此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找到正确的人生成长方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

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26-227.

柴晓芳.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25):65-66.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有效教学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