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支教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实践

2019-09-10高素红

教育界·A 2019年12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推广应用

高素红

【摘要】教育关联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象非常普遍,已经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符合我国的教育公平发展理念。为了缩小同一区域重点学校与弱势学校教育的差距,本市采取了“区域支教”方式,这种方式是缩小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是促进城市教育均衡发展且具有可持续性的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区域支教;均衡发展;推广应用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因此,学校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区域内教师支教,以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的差距,已成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中心城区与非中心城区、同一城区的重点和普通学校师资水平、生源素质、教育质量悬殊非常明显。以本市为例,从近几年各中学教师招聘情况来看,全国“双一流”、985、211乃至世界高校的毕业生在就职学校的选择上更多倾向于中心城区,因此本市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的差距日益增大。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促进本市教育均衡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学校采取骨干教师前往普通学校进行交流支教的措施。笔者有幸作为其中一名支教教师,浅谈一下自己亲身感受。

一、区域支教的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成为我们目前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区域支教作为教育界的一种新生事物,充满力量和挑战。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差距很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我市地处华中地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教育发达,重点大学多,优质资源丰富,然而区域内经济发展尤其是教育资源却存在着很大差距。城区生活相对富足,家长对学校的选择更多的是中心城区的重点学校;而外来务工者受生活条件限制,只能为孩子就近选择普通学校就读。同时,非中心城区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施均落后于中心城区学校的水平,由此导致本市教育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

从近几年的教育形势来看,我市的区域支教政策仍处于试点状态,虽然我市每年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数量不少,但其使用范围相对较窄,辐射影响不足,优秀教师还是大量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几所重点学校,稍微远离中心城区的普通学校基本共享不到优质资源。因此,区域支教政策在当前具有十分明显的可行性,由它打造的“城市教师共同体”,很大程度上共享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一名支教教师,笔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创造条件架设教育交流之桥,并积极与同事互通有无,与其他科任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同时,笔者秉承对所任班级高度负责,对所带学生倾心关爱,对学校管理主动参与的理念,深入观察和思考,并积极与同事交流教学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好的做法及存在的不足,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锤炼了能力,还收获了友谊,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区域支教与远程支教的差别与优势

区域支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其不同于常见的远程支教,跨省、跨市支教和乡村支教,区域支教的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同处于一个市级或者区级行政区域,二者所用课程、教材及考核方式基本一致,教师也无须做长距离远行准备,直接在本市进行授课即可。这样创新的方式磨合期短、见效快。其次,区域支教时间较长,一般为2~3年,远长于半年到1年的远程支教,从教学周期来看具有连续性。这就带来两个优势,一是骨干教师的长期驻校和深度融合有助于受援学校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二是支教教师的存在加强了受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仅提高了其整体教学质量,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以笔者切身经历为例,笔者所在中心城区重点学校与支教学校之间长期保持交流项目,且二者同属于一个区级行政区域,相距不到半小时车程,交通便捷。笔者近五年来参与过两次支教活动,均被派往同一所支教学校,对这个学校的教学课程、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都比较熟悉,能够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也能够更自如地与支教学校的其他教师、领导沟通交流。

由此可见,区域支教可以拓展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素养、提升学校品质,在促进支教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带动支教教师自身的发展,这二者之间是具有明显的共生性。

三、区域支教的推广与应用

现阶段,教育行政部门本着“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相对均衡、资源共享、统筹兼顾”的原则,对区域内的优质学校、优质教师进行支教安排,旨在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那么,如何更好地在完善区域支教模式的情况下不断推广区域支教政策,在现行教师交流支教的制度平台上,鼓励合作学校教师的双向流动,即派遣骨干教师前往普通学校交流教学心得,同时定期挑选弱势学校优秀教师外出研修学习,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对新入职教师有关从教理念、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以更好地保障支教水平。在强化支教实习的教学技能训练外,选派学校骨干教师担任支教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支教教师在实习中关键是要扎实从教基本功,先保证足够的支教时间,再谈在这一领域中的教学与科研。

二是优化支教教师资源分布。根據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考虑非中心城区小规模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城镇学校实际需要,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合理调整支教教师岗位结构比例。

三是提高支教教师待遇保障。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策保障,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可以每年设立教师支教工作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在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上对参与支教的教师予以倾斜和优惠,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有支教经历的教师,做到关心到位、扶助到位,特事可特办,特事能优办,切实解决支教教师的后顾之忧,以保障支教教师的权益不受影响,为日后支教活动的良性开展提供良性参考。

“三尺讲台,关系未来。”区域支教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实践。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是新时代党对义务教育发展的总基调。了解到我市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区域支教”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一个具体的教育实践,更是化解本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一种有效途径。本市教师应该大力支持并主动参与到“区域支教”的项目中来,从而使支教活动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进而有效推动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均衡化发展。

【参考文献】

严西平,赵文斌,黄彩霞.区域支教: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J].江苏教育,2018(54):49-51.

覃向胜.完善“支教”制度 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J].当代教研论丛,2014(05):8.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推广应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基层烟站信息化防雷系统的应用与管护
创新方法在推广应用中的“有”与“能”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关于推进PPP推广应用问题探讨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