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文性视角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2019-09-10薛建英

教育界·A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文性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

薛建英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课程越来越注重人文性教育,这也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能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从人文性视角来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人文性;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意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人文性缺失的原因之一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初中文言文的讲解基本上是逐字逐句进行的,导致学生课堂上听得懂而课下记不住,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人文性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美德,如学生通过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能够明白一个人缺乏忧患意识、不思进取,往往会走向灭亡,进而深刻意识到进取和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人文性视角下的文言文教学能使学生通过显性的语言掌握隐性文化,了解深层文化,如审美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等,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其次,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人格是一种具备意志、情感、感觉等机能以及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意识的主体。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弘扬先辈的优秀品质,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素养和意志品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很多文言文塑造了优秀的人物形象,包括《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出师表》中的诸葛亮等。可以说,初中文言文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到前人的智慧和情感,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而塑造和完善自我人格。

二、人文性视角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路径

1.深入文本,品味文化

第一,关注文本作者。文言文充分展现出古人的意志理想、情趣追求和思想情感,如周敦颐的高尚品质、陶渊明的独善其身、杜甫的厚重沉郁、李白的潇洒飘逸等。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知也是与文章作者相互交流的过程,其中作者是隐性的、学生是显性的,教师只有深度挖掘作者的思想,才能向学生呈现其饱满的形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的思想境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作者的介绍,或者只告知学生作者所处朝代及姓名,导致学生不熟悉作者,无法准确把握文章思想。例如,教学《醉翁亭记》时,若学生不能全面把握欧阳修的人物形象,往往会将文本简单理解为游记;若能对其有全方位的认知,尤其是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人生经历,则能从较高的层次体会文本内容,掌握“醉”的深层含义,即摆脱现实的政治压力,对精神的高度自由加以享受。

第二,关注文本时代背景。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这就需要学生以文本的时代背景为教学依据,深入了解文言文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底蕴,对其艺术、文化、经济和政治加以还原。例如,《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有着浓厚的寓言色彩,“愚公”抱着“子子孙孙无穷馈也”的信念移山,最终通过神力将山移走,反映出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念以及献身于理想的精神。如果学生不能从时代背景文化出发进行分析,往往会认为愚公的行为十分可笑,继而无法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内涵,所以回归于文本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十分有必要。又如,《桃花源记》中描绘了安宁和平、其乐融融的世外桃源,这与当时社会的动乱不安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回归历史环境,树立历史意识,进而深刻理解历史文化底蕴,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三,关注文本本身。文本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需要学生认真品味、揣摩和体会,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文本本身的价值,导致教学缺乏意义。例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自由想象和讨论:愚公为何要移山?翻过山去不是更简单吗?愚公利用简单的工具怎么能移动山?这些问题看似是对文本的创新性解读,实质上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依据胡乱评论文本。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而不是任其不假思索地想象。《愚公移山》属于寓言故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只有先了解文本本身蕴含的寓意,尊重文本,才能有效评判其中的人物,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和时代文化。

2.加强点拨,突出“生本”

(1)价值点拨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强调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欣赏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情感的熏陶,这也是体现文言文教学人文性的关键。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扬、优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高尚情操的熏陶,有效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初中文言文作品的人文价值极其丰富,或抒怀言志、或歌咏山川,表达了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然而初中生的鉴赏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学习《爱莲说》时,学生能通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感受到作者的高洁品质。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适当讲解陶渊明的处事原则——选择远离官场的污浊而隐居,周敦颐则力求在官场中“出淤泥而不染”,两人的人生选择虽不同,但都有着伟大且高尚的人格。

(2)兴趣点拨

兴趣的激发是内在驱动力,点拨是外在推动力,二者的有机结合能提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时机进行点拨,以此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有所获,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首先,由问题入手。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准确抓住学生的疑问和兴趣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点拨,促进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例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作者当时的心情,有些学生说自得且悠闲,有些说无奈且失落,这时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极其复杂,既有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之感,也有对远离官场纷争的欣喜和悠闲之情。其次,由思考点化。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问题是教学的切入点,而思考是教学的深化点,教师在学生思考过程中给予充足时间和适当点拨,能让学生产生思考的积极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人文性视角开展文言文教学,能重新审视文言文的人文价值,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性视角下探究语文文言文教学,是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有效体现,有利于打破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何兵.基于人文性视角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索[J].科学导报,2015(23):33.

吴牡丹.刍议优化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05):16-17.

周杰.人性的关怀人格的塑造——谈人教版初中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J].课外阅读(中旬),2011(6):259.

猜你喜欢

人文性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