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2019-09-10杨小艳

教育界·A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加强措施问题探究农村小学生

杨小艳

【摘要】相比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几项推进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探究;加强措施

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可以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激发。素质教育是在1985年5月,由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命运的高度,强调了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的小学生可能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使其成为国家栋梁以及社会的优秀人才,开展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在农村落实素质教育是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也是牵动中国人心的问题。

一、农村素质教育现状问题探究

1.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许多农村小学教师资源非常匮乏,尤其是山区的小学,他们的教师很有可能文化素质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错误百出。还有的地方会出现教师配备不合理的现象,有的教师承担了多重角色,甚至数学、语文、英语的教学重任都压到一名教师身上,使得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没有时间及时调整、反思和进步。教师资源的缺失也使得农村教师不能像城市里的教师一样开交流会、互相学习、总结教学经验。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学生汲取知识的效率,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接收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如果缺少了合适的教师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得不到提高,即便能获取知识,其知识面也不够宽,限制性很大。师资力量如此薄弱的地方怎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呢?

2.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落后

经费不足是农村小学面临的一大问题,这导致农村小学的许多设施都得不到及时更新,一年一年的重复利用,桌椅板凳更是破破烂烂,甚至有的小学连避风遮雨都做不到,一到下雨天,学生不能上课只得回家。设备落后导致学生无法有质量地接受知识,同时,一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钢琴、计算机等与城市学校相比更是呈现出匮乏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了对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农村家庭教育缺失

有的农村家庭世代务农,对教育的认知不足,所以他们也没有打算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由于家庭的原因,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家庭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由于农村家长没有意愿让孩子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极高的热情,也无法带动学生接受更好的素质教育,这就导致了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甚至停滞不前。

4.城乡差别

农村地区学校的交通设备、经济发展、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呈现出落后于城区、县镇学校的问题,为此,当前农村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着重对此问题展开有效处理。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差距大导致了教育供求在我国城乡二者间的失衡,这就导致了对教学资源的分配极其不合理,農村的学生素质教育被忽视这一现象产生。

针对这些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二、推进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措施

1.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是教育的核心因素,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大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农村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我们应制定有利于农村教师的政策,使得更多优秀人才能够来到农村为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师资队伍建设好了,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2.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任务中至关重要,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对学生个性的保留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多样化发展,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新课程改革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以及辍学率居高不下等长期存在的标志性问题,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例如,某教师在数学加减法计算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了“商场卖货”的课堂情境,并安排学生分别对卖货人A、买货人B和C进行角色扮演,在买卖交易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找钱”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良好的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家庭给予一定程度的有效支持。研究发现,被家庭鼓励接受知识的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而且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接受知识的速度快,效率也高。而且有了家庭的支持,学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而不是为了迎合应试教育只在意分数的高低。

4.制订合理的政策措施,缩小城乡差距

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的教育政策要想有所改变是需要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教育投资还是会倾向于城市。在这种局面下,要想使得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就要让城市带动农村,使教育资源在城市得到足够充分的利用,以此来带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5.注重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且十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它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使每个学生在保持自己特点和性格的情况下,做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另外,农村小学生生活的地方缺少城市的高楼,接触最多的是山山水水,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应从实际出发,让农村小学生与大自然充分接触,在日常的生活中体验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来锻炼身体、增强意志、培养卓越的优秀品质,并且使小学生在自己的家乡获取直接经验,积累并且运用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创新兴趣的产生,提升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尽管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现在各方都在积极协调和积极应对,就是为了使农村小学生能够早日接受和城市学生一样的素质教育,让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扬,为建设新农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加瓦。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通过更具战略性的方案来促进这一教育体制的发展,希望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发展能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蒲占先.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9):126.

唐凤岗.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259-260.

彭桂芳.浅谈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1):222+214.

陈丹丹,陈桐松.立足农村实际,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2015(18):264.

猜你喜欢

加强措施问题探究农村小学生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浅论加强工程建设资料管理的措施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