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从领会教材意图起航

2019-09-10张维惠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棒意图算式

张维惠

近期聽了几位年轻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暴露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教师没有理解教材中例题、习题的编排意图,照本宣科,教在表层,典型的浅层式教学,离时下倡导的深度学习的课堂还有一段距离。从表层的教学到深度学习,首要的是教师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透过表层挖掘教材背后的数学思想,让知识的教学与数学思想的感悟并行。

案例回放

A教师教学例1,出示:摆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写成算式是1×3;摆2个三角形用6根小棒,写成算式是2×3;摆3个三角形用9根小棒,写成算式是3×3,这里的1、2、3表示什么?乘3的3表示什么?你们能按这样的问题提几个问题吗?那如果要摆a个三角形?这里的a表示什么数?

B教师教学例2,把例题2的情境换成抓小棒,根据老师每次比学生多抓2根小棒,引出字母式a+2.

C教师教学例3,直接告知学生字母与数相乘怎么简写,说完了让学生齐读四点简写规则。

原因分析

按教材的意图,例1是凸显字母式可以表示数量;例2是凸显字母式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例3是凸显字母式可以表示计算公式,其中的字母有的是代表确定的数,有的是代表不确定的数,数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从3道例题的教学可以看出,案例中的教师没有领会教材例题的编写意图。他们的教学只停留在教材显性的层面上,例1教学忽视了隐性层面的意图;例2教学把路程替换成抓小棒,忽视了数的扩展;例3采用告知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算式的简洁美。

策略起航

例1的教学意图,显性的就是写在教材上,眼睛能看得见的,即摆1个三角形用1×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用2×3根小棒,以此类推摆a个三角形需要a×3根小棒,这里的a是非0自然数。透过这个显性的情境,隐性的教学意图是什么呢?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用小棒摆三角形的个数的多个算式,主旨是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用字母式可以表示数量,数是有范围的,同时感悟极限思想和抽象思想。

教师出示,摆1个三角形,用1×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用2×3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用3×3根小棒后,让学生举例,摆4个三角形,用4×3根小棒;摆5个三角形,用5×3根小棒……以此类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当学生说到不耐烦时,教师相机设问,一直这样说,有什么感觉?按这样说下去,会说得完吗?在学生体验说得很烦、说不完时,教师追问,想不想,创造一个式子把说不完的算式表示出来?问在了学生的心坎上,该怎样表示呢?自然而然引发了学生数学思考,字母表达式a×b或a×3水到渠成地从学生的思考中产生了。教师有意识地拉长了学生说算式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该怎样把麻烦变成不麻烦,把说不完变成能说的完?从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体验字母表示的优越性,同时借助板书,1×3;2×3;3×3;4×3;5×3;6×3;7×3……a×3,由乘法算式说不完,引出省略号,感悟极限思想。把三角形的个数从具体的数,抽象成字母a,借助不完全归纳法,感悟抽象思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a×3表示的含义,明确a×3的结果是表示数量,这里的a是有一定范围的数,表示不是0的自然数,不能是小数和分数,有效达成教学意图。

同理,教材安排例2,从显性到隐性的教学意图是,通过表示剩下的千米数的式子:280-50、280-74.5、280-b,让学生体会字母式从过程的角度看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里的字母b相对于例1的字母a,已从非零自然数扩展到小数和分数,b的范围是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280的数,领会了教材的意图,就要凸显字母式表示数量关系这个难点。当学生写出280-50和280-74.5时,教师要借助这两个具体的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直接用剩下的千米数表示,而写成算式的形式呢?让学生明白写成算式的样子,是为了体现数量关系这个过程,既然是这样,那么算式的结果表示什么?算式的过程表示什么?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280-50和280-74.5,从结果来理解,表示的是剩下千米数的数量,从过程关系来理解,是表示全长-已行=剩下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280-b所代表的意思,学生分别从结果和过程的角度上,理解了字母式表达的双重含义,字母b表示数的范围,达成教学意图。

例3,从显性到隐性的教学意图,通过回顾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到简写规则,让学生经历乘法字母式的简洁写法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算式的简洁美与优越性。基于教材的隐性意图思考.教学时,采用深究型对话,放手让学生自学,经历个体的独立思考,小组的交流到全班汇报分享,领会简写规则,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教材的例题是深度学习的引子,这个引子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的领会。教材的编写无非贯穿着明线和暗线,教师要发挥药引子的作用,就是要透过明线看出暗线,挖掘暗线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理性精神、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让数学教学从知识层面到思想方法、数学理性精神层面,实现深度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棒意图算式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巧移小棒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不打自招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不打自招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