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备”成就高效课堂

2019-09-10许建立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习题目标教材

许建立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先进的教學手段引入到我们的课堂,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具有实效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必须在“备学生”和“备教材”上下功夫,才能处理好每个细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合理,更加高效。

备学生

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 在课前,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应认识到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注意,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注意,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等等。因此,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学习的目的。

备教材

备教材,即解读教材,具体包括:分析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教材编写的意图,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分析教材蕴含的思想方法,分析教材提供的习题。

分析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两点是我们第一遍研究完教材,初读教材要达到的目标。

分析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与灵魂,教学目标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与研究的重点。分析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就等于了解教材所要达到的要求,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颖的数学方法,激励自己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发展。

分析教材的重、难点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教师必须着重阐明、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学习上的困难经常是对问题的不理解。只有把教材的重难点都理解透彻了,教材整体的分析也就容易了。

分析教材编写的意图 如果教师要想吃透教材,就有必要从编写者的角度去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明确教师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提高,以及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使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从一个表面层次递升到更深入的层面。

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由一系列结构体系组合而成的,这体现出教材的系统性。教师在教学前,必须把握住教材中各个内容的联系以及不同层次之间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丰盈我们的课堂,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课例《11减几》时,课本上给出了三种解答方法,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在实际课堂上呈现出5种解答的方案。画图法、摆花片法、摆小棒法(两种)和想加算减法,教研时,讨论画图法和摆花片的方法是不是可以省略一种,经过教研大家一致认为:其实它们包含的意义不同,而且这两种方法也体现了划去和拿走都是减法,这也是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的两种题型,也是用图形表示数的一种模型;摆小棒书中只展示了一种,其实是两种,一种是先拿走一根,再从一捆小棒中拿走两根。另一种方法是,从一捆小棒中拿走3根,再加上另外的一根,还剩8根;还有一种算法是“想加算减法”,这种方法虽然安排到下一课时,但是我们可以提前预设,而且在教师用书上也体现了这两种方法是计算减法最基本的方法,这一课充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

分析教材蕴含的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渗透了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等等,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这种思想方法的渗透就显得更加明显。为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应该认真分析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分析教材提供的习题 分析教材的习题,是理解数学教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只凭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恐怕不能达到彻底理解所学知识的目标。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数学的学习要将课堂知识与课后习题相结合,使学生多做练习,让学生在理解课本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搜集资料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泛的搜集资料,这时候的准备可分为四个阶段:海选、吸收、精选、创新。海选也就是说围绕这个课题,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备课信息,查阅网上相关课题的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别人的优点,看能不能为我所用。可能别人的例子不能照搬,但他的思想可以借鉴,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其实,我们身边的老教师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向他们请教某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什么,重、难点该如何突破,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双备”,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实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小学)

猜你喜欢

习题目标教材
教材精读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