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皮的人

2019-09-10胡晓琪

睿士 2019年4期
关键词:皮具皮包设计师

胡晓琪

抵达“金造”的工作台需要穿过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各色皮带,和上百张样板纸形成的“密林”。“金造”的产品外观是中性粗犷的、带点西部的狂放美式审美,尤其重视实用性

定制皮具品牌“金造”主理人

年龄:40+

所在地:杭州

皮具从业时间:十余年

从画样板图开始,到开皮、缝纫和打磨,金爷一个人负担着一个小型作坊的全部工作。

在杭州“玩皮”的圈子里,金爷是个响当当的名字。金爷是土生土长的杭州萧山人,也是国内最早开始玩皮的那一拨。他最早在2005年接触到皮具制作,自创了名叫“中外合资喜赛文普拉斯皮包公司”的工作室,再后来索性辞掉了工作,专心折腾皮子。

拥有一件金爷的皮具,是足以让人沾沾自喜的。因为金爷并非来者不拒,好几年前,先于定制皮具品牌“金造”正式开张时他就关掉了淘宝店铺,停止了微博更新,甚至“好多年没有接受报纸采访了,因为没什么可说的。”他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金爷说话干脆爽快的同时象声词丰富,颇有几分属于江南人的江湖气。

金爷的工作室在杭州滨江区,每天上午他都会从六公里外的家里骑着自行车一路晃荡到这里。沏完茶泡完咖啡,点开古早CD机控制的音响,就在朝南的二层里打磨产品。工作室里摆着一捆捆鸭绿、暗红、土黄的皮料——他的朋友都笑称他喜欢“屎”色系。穿过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各色皮带和上百张样板纸形成的“密林”,他习惯从画样板图开始,把制作的过程分解开来,开皮、缝纫、打磨......事实上,金爷一个人就负担着一个小型作坊的全部职能。工作室的两张工作台一侧,依次放着各种工具、削边机和几台缝纫机。每台机器都有对应的工位,乍一看,仿佛工作室雇佣了好几位师傅分别干着不同的活儿。“在‘职人’这个词烂大街之前,我就是个职人了。”金爷笑说。

但手艺人并非不靠机器,金爷对机器也没有执着。他所用的工具也并不大有来头,工作台上还摆着一大一小两把坚实的水果叉——十多年的皮匠生涯里,他在打孔前总是会用叉子在皮子上画条线,线孔的位置就固定了。“工具要为我所用,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回想起刚刚起步那会儿,国内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皮具制作工具体系,什么都得靠自己试。业内新人会煞有介事地淘来整套进口工具做皮具,但对金爷这样的老师傅来说,只要好使,就能创造经典。

他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无穷尽的交流上,熟悉他的人自会找他来定做皮具。而找金爷做皮具,首先就得认可他的风格:“金造”的产品中性粗犷,带点西部的狂放美式审美,特别重视实用性。里料则不喜用布,最多有部分的丹宁布和军用布作衬。他最擅长和喜爱的就是对皮子进行各种“蹂躪”,水洗、做旧、褶皱、倒上松香......金爷的拥趸里不乏有找他“盲订”的朋友,说个大概需求和心理价位,他就按照自己的揣摩和理解进行创作。盲订的顾客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交货时间,因为这全视金爷的心情和工作安排而定,他需要在状态好的时候创作。

在接触皮具的头几年里,金爷对工艺的迷恋可以称得上“饥渴”,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逛街路上看到包都会忍不住直勾勾地多看几眼,当年流行的皮雕,还有圈子里备受推崇的法式工艺,他都有所涉猎。几年后,金爷才慢慢找到了稳定的审美风格。“法式工艺是主流,工艺、皮料都没得挑。我大概是泥石流吧。”他笑说。

金爷说,手艺人都有点毛病,什么都想自己做。尽管皮具制作对他来说不是难事,但对于能做什么、不做什么,他心中有数——“我要是什么都做了,别人还干什么啊,”说罢他哈哈大笑起来。而面对越来越庞杂的订单需求,金爷正在考虑开设自己的微店,以最小的沟通成本让别人来了解“金造”,了解自己。

设计师皮具品牌

BurgundyAssemblage

创始人

年龄:30+

所在地:上海、纽约皮具从业时间:七年

品牌名字正是初衷的表达,“Burgundy”是沉稳中性的酒红色,“Assemblage”则意寓个性和文化的融合。

促使纽约Parsons设计专业出身的彭于蓝(Lan)和法国美籍设计师AkramAghbal共同创办一个皮具品牌的,不过是个简单的念头——设计师总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无处安放,为什么不做一款自己喜欢的包呢?

彭于蓝和Aghbal这对设计师组合,不仅成长背景迥异,性格也天南地北:一个简约低调,一个热情浪漫。在两人的碰撞之下,品牌BurgundyAssemblage诞生了。但每一款产品诞生的背后都少不了彭于蓝和AkramAghbal的拉锯战,“结果总能找到平衡”,Aghbal笑称。BurgundyAssemblage多是沉稳个性的设计,配色则以品牌名字中的酒红色为主,加上小面积的明黄、浅灰、孔雀蓝。要不是那款专为舒淇定制的斜挎包,Lan会拒绝粉色到底。

从设计师到皮匠,Lan和Aghbal的第一步就是拜师学艺。在BurgundyAssemblage创立之初,他们就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在曼哈顿四处寻找匠人,一家一家按图索骥地询问,直到找到合适的师傅为止。后来,他们结识了一位有着三十多年经验的走秀款打版师傅,二人便从零开始做起学徒,跟着这位师傅学习皮革的切割、粘合、缝线等。即便现在说起这段经历,Lan也会两眼放光地对皮包的细节和压制过程滔滔不绝起来,“手艺立本的师傅有着自己的坚持,有时候还会反过来对他们提出要求,比如说不用某种皮料就罢工不做。”正是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坚持,让Lan对“手艺”一词也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师傅从头到尾完成一款包,可以感受到他在里面倾注的心血。”她指着包包上两道酒红色平行的手缝线说道。这是独属于BurgundyAssemblage的品牌印记,也时刻提醒着人们手工的价值。

Lan认为手工并不一定属于过去的时代,同样也可以很时髦。与皮匠磨合的同时,她擅长从身边朋友中挖掘设计灵感,针对不同的人群来做设计。比如专为运动爱好者打造的Edward系列,是他们最初进入大众视线的包款,喜爱运动的弟弟彭于晏就贡献了不少灵感。再比如Burgundy Assemblage与EdWonder合作设计的Jeffery系列,灵感来自Lan的好友Jeffery Lin。柔软仿旧的皮革与精致油蜡的帆布制作而成的包袋,材质坚固耐用又抗水,可以满足远途中的任何需求。

每件产品在正式落地之前,都需要经历相当长久的孕育过程。

共同创作是Burgundy Assemblage的另一个核心。作为设计师,Lan和Aghbal乐意去接受不同的声音,想要把Burgundy Assemblage打造成一个充满灵感与创意的高品质皮具品牌。今年年初,Lan和Aghbal实现了上海工作室成立以来的一件“大事”,他们邀请了十五位客户开启了一场两小时的“腰包”设计探索之旅。在轻松自由地讨论之外,也碰撞出许多意料之外的创意点。在Burgundy Assemblage的官方网页上,他们也公开了每一个设计背后的灵感和制作过程,以及工匠们又是如何挑选和测试不同的皮料,细致地将皮革、衬垫、衬里和修剪对称整齐,创造出了一个个完美的圆桶、圆柱、长方形。

或许是设计师天性严苛,BurgundyAssemblage的每件产品在正式落地之前都需要经历相当长久的反复孕育过程。Lan和Aghbal在三年前的某个设计,经过了五个版本至今还觉得“未成熟”。或许是设计师的直觉让Lan相信,必须“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目前,Lan和Aghbal正在紧密筹备6月在上海的展览。

GFStudio主理人

皮包品牌FromWithin創始人

年龄:36岁

所在地:上海

朱祁把做皮包的过程称为一种解构,他追求材质和工艺的极限。而从十多年前偶然碰到“皮具”这道题开始,就在不断“解题”。

朱祁的工作室位于上海青浦的一栋三层小楼里。一进门,首先占领眼球的是一棵两米多高的圣诞树,上面挂满了色彩斑斓、一拳大小的迷你小手袋。而在一侧墙壁上是整整一面皮包手柄的装饰,形成了一张直通三楼的“视力表”。室内设计师出身的朱祁不仅包办了工作室的全部设计,因为整个空间过于挑高,还亲力亲为地完笑称自己从来留不住东西,成了很多装修工作。

几乎所有皮匠都有个喜欢动手的童年,朱祁也不例外。打小他就喜欢那种“凭着想象做事”的自由感觉,拆沙发、玩木头,都不在话下,连追女孩的方法都是用自己亲手做的包。十年前,女孩变成了妻子,并鼓励他自己成立工作室。很快,朱祁鼓起勇气辞掉了设计公司的工作——GoodFortuneStudio就这样诞生了。

朱祁的第一个工作室位于长乐路,只有小小的十七平方米,一张工作台、一张沙发、一台架子就是工作室的全部。一开始做皮包,设计出身的他不得不从头学起,自己买书钻研、混论坛,花大价钱进口皮料做试验。和许多手工皮具品牌一样,起初GoodFortuneStudio全靠缘分积累顾客。路过的人透过玻璃被他制作皮具的身影吸引,进而被他手上的产品所吸引,一来二去就成了常客。当被要求拿出最近做的东西时,他笑称自己从来留不住东西,“朋友们都觉得我用的一定是好东西,无论是背包、卡包、钥匙包,也不管新旧,看到了就会买走。”在皮圈,对皮革手摸拿捏类似于盘串的包浆,岁月的痕迹让一块皮、让一件皮具有了生命力。

也正因为是室内设计师出身,朱祁和传统皮匠的工作方法也不一样。工厂的传统是依靠有經验的老师傅的手工打版,这也是徒弟们要学习的绝学,但朱祁用的是电脑绘图。“手工画图有极大的不可复制性,就连经验老到的师傅有时也需要放样好几次,才能绘出完美的弧线。而把绘制的工作交给电脑,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比如只需用到镜像就可以轻松做到完全对称。”在他眼里,一只皮包就是一座建筑,一个空间,可以拆解成一张张清晰的平面图纸和用精准的工程语言来构建。就像是解题一样,“当你把它分解开来,就变简单了”。渐渐地,这位半途皮匠的“野路子”被更多人认可。就连有次版房师傅看到他的电脑绘图都忍不住说,“要不我跟你学电脑吧?”朱祁把做皮包的过程称为一种解构,他追求材质和工艺的极限。而从十多年前偶然碰到“皮具”这道题开始,就在不断“解题”。

GFStudio工作室还设有一块粉色专区,一些用珍稀皮料制作的小包包被妥帖地放在单个玻璃罩里精心陈列。

朱祁曾承诺要让妻子每天都可以背不一样的包,于是特地为她创办了名为“FromWithin”的品牌。和GFStudio的定制款不一样,“FromWithin”的专长是迷你款皮包,小到放不下手机的那种。在极小的皮具上做文章比定制包包更困难,对细节的要求也近乎偏执。在正式成立前他专门花了一年多时间辗转于上海和广州的工厂,督促工人们制作,甚至和他们同吃同住,手把手地教。现在,每隔一周他都会腾出一点时间,教授盲人们制作皮具的技艺,为“FromWithin”注入一些社会关怀的光芒。

GF Studio工作室还设有一块粉色专区,一些用珍稀皮料制作的小包包被妥帖地放在单个玻璃罩里精心陈列。

在包的款式上,朱祁喜欢经典款,也对时下流行的水桶包、便当盒包饶有兴趣。他强调的一点是,定制皮包,就必须对包有敬畏之情。他曾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为一位顾客制作一只皮包。难点不在工艺本身,而在于搞清楚顾客究竟想要什么。皮具不能只是一个摆件,“它是拿来用的”,朱祁相信只有真正倾注了感情的人,才会遇到对的那只包袋。“千万不要让我照做一个大牌的包,我可能比他们收费还贵。”

猜你喜欢

皮具皮包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物奴
物奴
1923手工皮具:轻主义,奢生活
皮包的颜色
创意设计师
皮艺匠心尽在不言
一招清洗皮具用品
物奴
为家增添一处hea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