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万件的问:文物归来可有期

2019-09-10姜浩峰

党员生活·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圆明园壁画

姜浩峰

“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姿态,将带动其他国家也这样做。”

“法国和英国会不会效仿?其他欧洲国家呢?”

“我们印度人非常妒忌,因为英国人曾掠夺很多印度古代文物。”

……

各国网友的跟帖,评论的是意大利将796件(套)中国文物归还中国。这是今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期间,颇受国人关注的事件,也引起世界各地人们瞩目。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并非今年以来首个向中国归还流失文物的国家。今年2月下旬,美国联邦调查局向中国归还了361件流失文物。

近年来,中国多管齐下,促成了包括圆明园兽首、大堡子山金饰片、“虎蓥”以及美、意两国政府四次返还文物在内的30余批次约5000件(套)流失文物的回归。然而,5000件(套),仅仅占中国自1840年以来流失海外文物数量的万分之五都不到!

“与流失海外的文物总数相比,这个数字微不足道,流失海外珍贵文物的归国之路依然曲折且漫长。”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耿东升对此评价说。

各种买卖各种伤害

超过1000万件,这是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出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数量。这些流失文物遍及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这上千万件文物,许多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归来何日不知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这些文物包括书画、青铜器、陶瓷器等,大多被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或收藏家收藏。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早期佛教艺术展厅,有一幅令人震撼的壁画——山西省广胜下寺壁画《药师经变》。足有四人多高、15米長的彩绘壁画,到底是怎么从中国山西搬到纽约,又贴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墙上的?!

广胜下寺所在地,原为赵城县,1954年与洪洞县合并。一块1929年赵城县县长张梦曾与僧人、乡绅共立的《重修广胜下寺佛庙记》碑上,能找到壁画流失的答案。“山下佛庙建筑,日久倾塌不堪……去岁有远客至,言佛殿壁绘,博古者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贞达即邀请士绅估价出售,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多年之憾,舍此不图,势必墙倾像毁,同归于尽。……售得银洋一千六百元,不足以募金补助之。”

所谓远客,实则是古董贩子卢芹斋一手策划。他不仅购得后殿西壁的《药师经变》,还取走后殿东壁的《炽盛光佛佛会图》。买卖谈成后,卢请人将壁画切割后编号装箱运到了美国。

两幅壁画,被卢芹斋分别卖给了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及收藏家塞克勒。1933年,艾金斯艺术博物馆开馆前,《炽盛光佛佛会图》被重新编号拼装,陈列至今。而《药师经变》,则于1960年捐给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塞克勒”命名的中国早期佛教艺术展厅。

被带到美国的壁画,确实按照编号拼装起来,成了类似“七巧板”的拼图。更可叹的是,分散在各处的壁画,修复工作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从相关图册中可以看出,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所藏《炽盛光佛佛会图》的黑色轮廓被加深过,且涂了一层发光物,可能是树脂。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药师经变》壁画线条的锐利程度更高。这样的修复,受损的不仅是文物自身的艺术价值,很多文化信息也许就此湮灭。

卢芹斋此前另有一大“杰作”——将陕西唐·昭陵六骏石雕中的两匹——“飒露紫”和“拳毛騧”,走私到美国。卢芹斋本来的意图是希望把六骏全部贩卖出去,造成的结果是六骏几乎全部被切割为几块,然后又拼装起来。如今的唐昭陵,缺失的两匹骏马的部位,用水泥糊上复制品;“飒露紫”和“拳毛騧”,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展出。

被抢夺的和被侮辱的

中国文物大规模流失海外,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第一个高潮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真正有价值的圆明园文物,深藏在英法的博物馆中——英国维尔特郡放山居、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法国枫丹白露宫三处是主要窝藏地点。特别是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其建造的原因就在于存放圆明园珍宝。

在英法等欧洲列强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占领地掠夺,美其名曰“战利品”,已成习惯。这也是印度网友羡慕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的原因。下令火烧圆明园的英国人小额尔金此后去了印度,并死于一场火灾。而他从中国带回的玉器、珐琅器、瓷器、丝绸和钟表等,自1861年起就开始在伦敦拍卖。

英国掠夺中国的文物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唐代画作《女史箴图》摹本。《女史箴图》原作出自晋代大画家顾恺之之手,已经散佚。清宫所藏唐摹本亦是上乘之作,有宋徽宗御批《女史箴》词句11行,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驻颐和园的英军第一孟加拉骑兵团上尉基勇松趁乱将图盗走。基勇松并不懂此画的文物价值,他于1902年将画作带回伦敦后,跑到大英博物馆,只为了让馆员看看那画轴上的玉扣价值几何。大英博物馆绘画部的管理员西德尼·柯文和他的助手劳伦斯·宾扬意识到了画作的珍贵,于是以25英镑的价格从基勇松手中购得此画。

然而,大英博物馆当时并没有太多保护中国画的专业知识。1912年,大英博物馆雇用日本画家杉崎秀明和漆原木虫进行文物复制和修缮工作。1914年到1915年间,这幅唐摹本《女史箴图》被分割成两长段和一小段保存,第一段包含9幅场景的原作,第二段包括了其他所有的后来添加部分,第三段是清宫画家邹一桂接续的画作。因为缺乏中国画装裱知识,唐摹本《女史箴图》在重裱时由馆方以日式装裱取代——明清时期文人留下的题跋都被破坏性地裁剪了下来。

比之《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还在其中国厅展出敦煌壁画。1856年至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深入我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次次都掠走大量文献文物。如今,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了1.3万件,中国现存仅剩三分之一,难怪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嗟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摘自《新民周刊》

猜你喜欢

大英博物馆圆明园壁画
三观壁画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反美”壁画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大英博物馆修复唐代敦煌刺绣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飞蛾”修复壁画忙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