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操杀人有规律

2019-09-10张国刚

党员生活·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兖州谋士袁绍

张国刚

在东汉末年的乱局之中,曹操能赢,除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外,还赢在胸襟气度上。

对人才宽厚

公元194年,曹操征讨陶谦时,好友张邈与部将陈宫背叛了他,投奔了吕布,整个兖州几乎全部响应,只剩三座城的将领愿意跟随曹操。他的幕僚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儿都被张邈劫持了,曹操于是对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毕谌信誓旦旦地说绝无二心,曹操信以为真,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可毕谌一出门,就跑到张邈那里去了。

等到曹操击破吕布,活捉毕谌,大家都替毕谌捏了一把汗,曹操却说:“作为人,他能孝顺自己的亲人,不也会忠于君主的吗?这正是我想要的人才啊。”结果,他不仅没杀毕谌,还任命他为兖州下属的鲁国相。

类似的情况还有魏种和臧霸。魏种是被曹操举荐而走上仕途的,所以曹操算得上他的恩公。兖州之叛中,曹操自信地说:“唯魏种且不弃孤也。”结果,魏种最后也叛变了,让曹操颜面扫地。他大怒:一定不会放过魏种!后来,曹操活捉了魏种,又怜惜他是一个人才,“释其缚而用之”,让他作了河内太守,再也不提叛变的事。

公元198年,曹操战吕布时,割据一方的臧霸曾带兵协助吕布。等到吕布战败,臧霸就逃走了。后来曹操擒住臧霸,却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琅琊相,委之以青徐(古代青州和徐州的并称)方面的军务。

后来,背叛曹操的部将徐翕、毛晖逃亡到臧霸那里,曹操让人传话给臧霸,让他送二人的项上人头来。臧霸回复说:

“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就是因为绝不做不义之事。虽然我受主公之恩,不该违命,但一个追求王霸之业的君主,应能晓之以义!”

曹操听到这些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赞叹臧霸有侠义之风,就任命徐翕、毛晖为郡守。当然,臧霸也投桃报李,后来曹操与袁绍相拒,臧霸将精兵投入青州,所以曹操才能不用顾念东方,专心应付袁绍。

对曹操来说,真正的人才,才要特殊对待,即使他们名声不好,品行不端,甚至不仁不义,他都能大度包容,大胆驾驭。

大刀落向两种人

那么,什么情况下曹操会表现得特别狭隘、恶意杀人呢?一种情况是面对不愿意繼续为自己效力的谋士。

官渡之战后,曹操曾想收留袁绍帐下谋士沮授,但沮授考虑到家人和财产都在河北,不敢背叛袁绍。曹操与沮授有旧,见他不肯加入自己的阵营,感到可惜,但仍然厚待他。可当他发现沮授密谋逃回袁绍阵营,就把他杀了。

另外一类被杀的,就是看不起曹操的名士。

名士许攸就是其中之一。他年轻时与曹操交好,后来成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他的家人因犯法而被捕,他因此背袁投曹。他曾设计帮曹操偷袭袁军屯粮之所乌巢,袁绍因此大败。在征服冀州的过程中,他也有引导之功。但这个人狂妄自大,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还常对曹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

曹操表面上嬉笑着赞同,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日,曹操大将许褚骑马入邺城东门,正遇许攸,许攸对他说:“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曹操,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摘自《华声》

猜你喜欢

兖州谋士袁绍
赛雷三国
兖,衮,这两个字你能读对吗?
扣子里的智慧
眼力与气度
袁绍其实不无能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朱元璋一字斩知州
成语巧连线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