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震林往事二则

2019-09-10春奇

新长征 2019年7期
关键词:攸县稿子报告

春奇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岁月中,谭震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懈奋斗,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密切联系群众,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风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谭震林一生敢说敢做,个性鲜明,人称“谭大炮”。他讲话作报告,也很少请人“捉刀”,有着浓厚的“谭氏风味”,让人耳目一新。经常听谭震林报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读谭震林有代表性的讲话记录稿,即使没有写他的名字,也可以感觉出来是他的报告。

谭震林喜欢读书,工作再忙也总是挤时间读书。1940年4月,谭震林奉命从皖南调到苏南工作的途中,他和随行的几位同志编成了一个党小组,自任组长,组织大家读书学习。行程18天,他们学习了16个晚上。苏德战争期间,为研究战争形势,谭震林用红蓝铅笔把一张欧洲地图划得密密麻麻,最后都把地图“读破了”。平日的读书积累,使他在作报告时从容不迫。听过谭震林报告的人都知道,他作报告从来不拿稿子,有时在香烟盒上写几条提纲,作起报告来滔滔不绝。1942年11月,南坎会议上,谭震林以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身份作“精兵简政”的报告。亲历者康迪回忆:“整整一天,他不用讲稿,从国际、国内形势,谈到苏中的工作。他还谈到苏联红军打了一个大歼灭战,清清楚楚地讲到俘虏、打死、打伤多少德军,击落多少架德军飞机,缴获、打毁多少坦克、大炮、轻重机枪、长枪、自动步枪、枪弹、各种子弹、手榴弹等一长串数字。”会后,康迪等人与报纸核对,一数不错。

谭震林重视实干。他常说,在部队工作,就要下连队到战斗第一线,参加打仗,学会打仗;在地方工作,就要到农村去,学会做群众工作。1957年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主管全国农村工作的谭震林到湖南攸县蹲点进行民主办社试点。为了解情况,他经常一个人下村。他告诫工作组的同志:“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满足于听汇报,要经常深入下去,做调查研究,争取多掌握一些第一手材料才会有发言权。”

随行的新华社记者胡坚曾用试探的口气建议一些报告由秘书代写。谭震林风趣地说:“那不行,如果领导干部在会上照念秘书起草的稿子,那不成了傀儡?再说,人家写的稿子,毕竟不全是自己的见解嘛!我看还是争取自己写报告好,这样无非是辛苦点。”

一次,主管农口工作的谭震林副总理在基层考察,遇到一场报告会。台上,一位干部正襟危坐,捧着稿子,念得磕磕巴巴。台下,有的人打哈欠,有的人打瞌睡。眼见如此,谭震林问道:“你的稿子是谁写的?”被问者吞吞吐吐地说是别人替写的。“那今天是你发言啊,还是别人发言?”谭震林巡视了一圈会场,大声说道:“官,越当越懒!讲十几分钟的话,都要别人替写。这不脱离实际才怪!今后你们要是再让别人写稿子,就是不称职!”

“他从不拿稿子,只是在香烟盒纸上写几条提纲,可是作起报告来却是洋洋大观。他的报告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江南抗日义勇军战士于玲回忆道。有一次,上海来的学生追问谭震林作好报告的秘诀,那一次谭震林变得严肃了,认真地说:“革命事业是很复杂的,目不识丁,怎么能干好工作呢?就是打仗,也还是要有文化,军事也是一门科学,不能单凭勇敢呀!凭勇敢仅是一勇之夫,不了解形势,不研究战略战术,就要打败仗。所以,工农干部要抓紧学习,这就叫工农分子知识化。但是光靠读书学习也是不行的,就像有些知识分子那样,书读了一大堆,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了,不是照搬书本教条,就是把别人别地区的经验照搬照套,不是‘左’,就是‘右’,脱离实际,迷失方向,常常犯错误。所以,读书之外,还要实干,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去提高……我干革命、作报告靠的就是这两方面的功夫。这就是我的诀窍。”

谭震林一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他从不用权力谋私利,也没有要求组织对其亲属加以照顾。从其制定的“约法三章”中,可以看出他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

新中国成立后,谭震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他经常到下面视察,了解基层情况。每次动身前,他都要“约法三章”:不准搞迎送,不准搞接风洗尘,不准随从人员购买内部物品等。

一次,谭震林到南方视察。在视察三亚和海口途中,地方领导得知他在井冈山生了一场大病,没有完全恢复,身体仍很虚弱,就加派医务人员、警卫人员照顾。一天晚上组织看电影,谭震林见院子里坐满了看电影的人,就问工作人员:“这些都是什么人?”得知是为他加派的医护人员、警卫人员和汽车司机后,他生气地说:“这还了得,这不是什么保卫工作,把我们看得那样特殊,我算什么?用得着这样大的声势。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明天就走。”

谭震林是湖南攸县人,有时家乡有人带些豆腐乳、辣椒、腌姜之类的土特产送给他。他总是告诉家乡人不要带东西,推脱不掉的就坚持付钱。一次,攸县物资局的工作人员来京,给他带了一小桶菜油、一袋大米,他不仅付了钱,还在后来到攸县考察时,当面批评了物资局长,强调以后不要再送东西给他。

谭震林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也同样严格要求子女亲属,绝不容许子女亲属利用他的威望拉关系、走后门、搞特殊。1949年,他的胞弟找他借公款做生意,他严厉地说:“我是浙江省人民政府的主席,不是谭家祠堂的主席。我要为国家、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公事,而不能为自己的家、为自己的兄弟办私事。”

三年困难时期,谭震林听说家乡有亲人伸手向政府要求照顾,他马上给攸县县委的领导写信强调说:“有人利用我的名义向你们要东西、批供应物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你们必须立即制止!不管他是谁,也不管他有什么特殊需要,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度执行,谁都无权违反国家制度批东西给任何人。这件事情请你们向县委和县城各单位领导宣布,并把这一段话在黑板上公布,以便你们能主动地拒绝他们的要求。”

谭震林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他去世后,孩子们打开他的衣橱,竟然找不到一件满意的衣服为他穿戴,几乎所有的内衣都是缝补过的,只好临时买了一块普通的白棉布,赶做了一套内衣。

猜你喜欢

攸县稿子报告
攸县:成立学前教育行业协会
山那边是攸县
攸县:创新教育 打印未来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电站燃煤锅炉效率与NOx排放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报告
拖稿的各种理由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