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偷得蟠桃献母亲

2019-09-10邱戊琴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19年8期
关键词:克利斯朵夫唐伯虎

邱戊琴

一个漂亮的结尾,能给文章增色添香,让读者阅后“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

相传,唐伯虎有一次参加寿宴,主人邀请他赋诗一首,他也不客气,张口吟道:“这个女人不是人。”一句话,让参与宴会的宾客愕然。紧接着,他缓缓吟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一听,忙鼓掌喝彩,掌声还没停呢,第三句就来了,“养个儿子却做贼。”经历了刚才的一惊一乍,宾客们都安静下来,静等第四句,只听得,“偷得蟠桃献母亲。”唐伯虎话音刚落,掌声雷动,众人都为他漂亮的收尾惊叹。

结尾的方式有很多,幽默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唐伯虎此诗的幽默,是“系统工程”,一开篇就预设了伏笔,想好了结尾。

然而,正如一句俗话所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论是演说还是写文章,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是会变的,灵感也可能随时迸发,要学会临场应变,来个“神来之笔”。有一次,某协会举行年会。开幕式上,各级领导逐一发言,都用了“首先”“其次”“第三”等词讲了好几点。轮到当地一位领导发言时,开幕式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他一上台就说:“首先,我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待掌声一过,他接着说,“最后,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我的话讲完了。”台下刚开始突然陷入安静,然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该领导从“首先”跳到“最后”,没有“其次”等,出人意料,达到了独特的幽默效果,别出心裁。

借幽默来结尾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务必记住不能为笑而笑,必须紧扣主题,从而达到“偷得幽默献读者”的效果,使“言有尽而意无穷”。

素材亮相:

即将到来的日子

圣者克利斯朵夫渡过了河。

他在逆流中走了整整一夜。

现在,他结实的身体像一块岩石般矗立在水面上,左肩上扛着一个娇弱而沉重的孩子。

圣者克利斯朵夫倚在一株拔起的松树上;松树屈曲了,他的脊骨也屈曲了。

那些看着他出发的人都说他渡不过去的。他们长时间地嘲弄他,笑他。随后,黑夜来了。他们厌倦了。此刻,克利斯朵夫已经走得那么远,再也听不见留在岸上的人的叫喊。在激流澎湃中,他只听见孩子平静的声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绺头发,嘴里老喊着:“走吧!”——他便走着,佝着背,眼睛向着前面,老望着黑洞洞的对岸,峭壁慢慢显出白色来了。

早祷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子都惊醒了。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

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素材解析:

这是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岁曼·岁兰著,傅雷泽)的结尾。谁能想到,在克利斯朵夫左肩上扛的孩子,居然不是人,甚至连克利斯朵夫自己,也是在艰难地渡过了河才明白这点。个中辛酸,透出黑色幽默的冈子,让人在无奈的一笑之后,释然了,进而对小说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适用范围:

暗喻、反思、坚持不懈、成功

运用技巧:

收尾收得好,读者会对你的作品记得更深刻,下面三个片段就是例证:

(前文内容概述:暑假的最后一天,“我”和同伴到一个据说有怪物的水库游泳,玩得不亦乐乎,忘记了时间。最后,同伴的异常行为引发了误解,制造了幽默。)

正当我玩得高兴时,忽然看到同伴快速游到岸边,爬上岸后就转身盯着我,眼珠子一動不动,像被吓着了。我脑子里闪过水库里有妖怪的事,立刻向他游去,一骨碌爬上岸问:“怎么啦?怎么啦?”同伴表情夸张地说:“完蛋了!你暑假作业写完了吗?明天要开学了!”

闻言,我全身紧张的神经松懈下来,一下子瘫在地上。

——林英《暑假的最后一天》

(前文内容概述:村里有根电线杆,自两个人骑车撞上当场毙命后,常有鬼怪传闻。一天晚上,和妈妈经过那儿,“我”看了看电线杆便对妈妈说电线杆上有两个人。此事传出去后,大家都说小孩子眼睛能看到脏东西,更将电线杆视为不祥之物。直到有一天,不信鬼神的老师来问“我”,一切才真相大白。)

老师带着我来到电线杆下,问:“你现在看到那两个人了吗?”

“不就在那儿吗?”我指着电线杆上的图案说。

“哈哈哈,原来是海尔兄弟啊。”老师大笑起来,围观的村民们也都笑了。

——薛之昊《儿时趣事》

(前文内容概述:“我”的同桌很喜欢吹牛,特别喜欢夸自己记忆力好,只要有机会,就跟人讲他自己记忆力好的事。这一天,他刚吹嘘完一件事,正遇到小组长来收作业了。)

“都跟你说了,我记忆力好得不行,从来没忘记过什么事。”同桌得意扬扬地说。

这时,只听小组长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记忆力好的那位,昨天的作业就差你没交了。”

“啊,昨天有作业吗?”同桌大叫道。

——王天宇《爱吹牛的同桌》

故事延伸:

结尾的幽默,如果少了“前文内容概述”,效果就弱了,从中也可看到结尾要有全局观。第一个片段,同伴的怪异行为令“我”想到妖怪,可结果并不是那样,一张一弛中,令人想不笑都难。第二个片段,前文讲了人们的误解,到最后借不迷信的老师来揭示答案,从老师和村民们的笑中,你能体会到哪些更深的含义呢?第三个片段,同桌正吹嘘自己记忆力好呢,可被来收作业的小组长抓个现行,这落差造成的讽刺效果,真让人笑掉大牙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用幽默法来为作文收尾呢?那就走起吧!

猜你喜欢

克利斯朵夫唐伯虎
用善良的情感写出的好书
《约翰·克利斯朵夫》故事梗概
《约翰·克利斯朵夫》选文精读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唐伯虎戏商人
达摩克利斯之剑
A Warrior as well as Idealist
唐伯虎赞画
唐伯虎送画
克利斯朵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