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厌学情绪巧调节

2019-09-10肖婕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8期
关键词:厌学情绪

【关键词】厌学情绪;归因训练;绘画表达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4-0041-03

【作者简介】肖婕,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南京,210011)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不做厌学少年》是《心理健康教育》(傅宏主编,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中的一课。由于“不做厌学少年”的表述不符合心理学上积极发展的目标,有给学生贴标签的嫌疑。因此,在本课的设计重点上做了一点调整,将重点主要放在厌学情绪的调节上。厌学情绪是学生在学业中体验到的负性情绪,受父母、教师、同学、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多初中生会体验到对学习的厌倦、懈怠等负面情绪。本次心理辅导课通过听口令、厌学情绪体验画、积极归因训练、重塑命名共4个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宣泄厌学情绪,通过归因训练调整认知,从而合理调控情绪,更有信心面对学习。

【教学过程】

一、活动热身:听口令

教师: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

活动规则:第一轮做和老师口令相同的动作,第二轮做和老师口令相反的动作。口令是大西瓜(两手比大圆)小西瓜(两手比小圆)。

学生听口令做游戏。

学生1:我坚持到最后,因为我认真听老师的指令,很开心。

学生2:我只顾着看旁边人的动作,一下子就做错了。

教师:就像刚才的游戏一样,大家在学习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压力或者挑战,也会有开心或者难过。

设计意图:通过暖身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竞争和压力,尝试分析成败的原因,为后面的归因训练做铺垫。

二、绘画表达:学习体验画

教师:大家想一想,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在某个时刻不想學习,对学习感到厌倦,或者某门学科自己特别不喜欢,不想去面对作业和考试等。这些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是厌学情绪。

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有过某个时刻面对学习负面的情绪体验吗?如果没有,想想学习中让你特别开心的那个时刻也可以。当时的你是什么感觉?发生了什么事?对你来说那件事像什么?

请大家慢慢睁开眼睛,选出你想用的颜色,在纸上把当时发生的事或感受画出来。内容不限,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线条或符号等抽象的。

学生绘画。

教师:请向小组伙伴介绍自己的学习体验画,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如果不愿意介绍,也可以不说具体细节,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在同学分享结束后,请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表达你的关心和支持。

学生:我画了蓝色表示淡淡的忧伤,黄色表示压迫的情绪,红色表示紧张和害怕,这是我考不好时的感受。

教师:听起来你对成绩有很复杂的情绪和感受。

学生:确实是这样。

教师:那么这些情绪对你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考好我会开心,考不好我会很失望。

教师:你更多的是担心成绩或是分数,而不是对学习本身很厌倦或反感,是这样吗?

学生:是的。

设计意图:通过绘画,让学生宣泄学习中的负面情绪;通过小组赋能,让学生增强战胜学业困难的信心。

三、交流讨论:归因训练

教师:请分析一下让你体验到厌学情绪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以课前我们调查的一个事件为例:期中考试失利,很难过,不想学数学了。这位同学分析的原因有试卷难度大;数学太难,听不懂;考前没有认真复习;考试时,坐在前面的同学一直抖腿。

积极归因有两个原则:一是多从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抱怨外部原因;二是要尽可能寻找自己可以改变、可以控制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原因。

请同学们用黑笔把自己的归因序号和关键词填入归因表格内,然后在积极归因两个原则下用红笔自行调整。完成后请顺时针交换,用红笔为其他同学的归因做添加或批注。一直保持顺时针交换,直到拿到自己的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按顺时针交换表格,并给出建议。

教师:请大家看看同学为你补充的部分,哪些是你赞成的或对你有启发的,哪些你不太赞同。

学生:我以前觉得老师想要让我难堪所以提问我。同学添加了一种可能——老师想提醒我课上认真听讲。这让我想到了当时我正在看窗外,确实没有听课,现在觉得老师也挺关心我的。

教师:现在你对当时的事情有不一样的感受或想法了吗?

学生:我现在感觉老师对我也挺好的,下次多从积极角度考虑问题会更好吧。

设计意图:通过归因训练让学生感受积极的归因调整对学业情绪的影响;通过小组同伴的建议,让学生体验认知调整后的情绪变化。

四、整合重塑:再看学习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有什么新的体验和想法?你想在原来的画上添加点什么呢?也可以是在画中加上你自己,你打算和学习怎么相处?完成后给画命名,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

学生1:我的画取名《耶耶耶》,我画了一个石头代表我感觉到的压迫和难受,后来添加了一个小熊(因为我姓熊)把石头踩到了脚下,现在我感觉自己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了。

学生2:我画了很多颜色的线团表达紧张、焦虑、恐惧等复杂情绪,后来我添加了绿洲,因为我想到有老师、同学、父母的帮助,我的这幅画叫《希望》。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愉快的探索之旅。大家可以把画贴在自己的房间,它是你信心和智慧的成果,希望大家未来在面对学习时,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叙事治疗中的命名技术,让学生的情绪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重塑对待学业挫折的情绪,提升信心。

【教学反思】

学生在面对学业挫折时产生挫败感与无力感是很常见的,本课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进行课堂设计,用具体化的技术帮助学生将情绪体验外化、一般化,辅以巧妙的活动体验。同时,注重八年级心理辅导课的动感原则,用体验带动学生内心的感悟,注重现场生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课堂分享让堂课迸发光彩。另外,课堂中尊重、包容、支持、信任的氛围让师生互相温暖、共同成长。

【点评】

这节课目标精准、结构完整、过程清晰、方法有效,主要有以下特点:

审题、确定课堂目标更精准。将“不做厌学少年”的课堂主题调整为“克服厌学情绪”,以“学生对自己不良学业情绪的觉察和表达,并通过积极归因训练调整对学业情绪的合理认知以及不同的情绪体验”为课堂目标。

结构完善显流畅。这节心理辅导课运用了适合青少年表达性绘画和叙事治疗的外化、命名等心理辅导技术,通过听口令热身活动、厌学情绪体验画的表达、积极归因训练的技术、重塑命名的辅导方法等活动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流畅,一气呵成。

助人自助促成长。教师始终以“尊重真诚”的中立态度,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觉察表达并看见自己的“厌学”情绪;运用“自我暴露”的平等姿态,帮助学生用宽容多元的视角去接纳“厌恶情绪”——因为它是人类完整正常情绪的一部分;通过“积极归因”训练并调整学生的认知,从而帮助他们学会合理调控情绪,看见“厌恶情绪”的背后是遇见困难,而“厌恶情绪”的积极价值则是关注、在意、重要等,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厌恶情绪”,并能通过自我调节、提升能力,更有信心面对学习或其他困难。

整节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积极参与。在表达情绪、外化命名和归因训练等辅导生成环节方面,学生的自我分享稍显单一,教师的反馈深度尚有欠缺,有待更多的课堂修炼。

(点评嘉宾:肖鹃,南京市鼓楼区心理健康教研员)

猜你喜欢

厌学情绪
改善小学生语文学习厌学心理的措施
如何克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厌学情绪
中学生耐久跑厌学状况分析和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厌学情绪转变策略探究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关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美术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抑制途径的几点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略谈
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