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猴王出世

2019-09-10吴承恩

小读者·阅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祖师美猴王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众在去往西方的路途上,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来真经的故事。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自盘古开天,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何期有三五百载。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

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

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

次日,美猴王早起,教众猴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独自登筏,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

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弃了筏子,跳上岸来,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

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聲,歌曰: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美猴王听得此言,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仔细再看,乃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

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

猴王道:“我才听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

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不期被你听了。”

猴王道:“望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却好拜访去也。”

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猴王听说,只得相辞。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美猴王十分欢喜道:“此间人果是朴实,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时,不敢敲门。

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那童子出得门来,高叫道:“什么人在此搔扰?”

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

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

猴王道:“是。”

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猴王笑道:“是我,是我。”

童子道:“你跟我进来。”

这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直至瑶台之下,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

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什么道果!”

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

祖师道:“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

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

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

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

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教你姓‘孙’罢。”

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当起了小商人。

吴承恩自小聪慧,很早便入了学,名满乡里。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他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

《西游记》的故事创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唐太宗贞观元年,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后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作,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猜你喜欢

祖师美猴王吴承恩
吴承恩:人生不过是一场“西游记”
吴承恩剿匪
第五回龙宫显神通
第三回悟空遭驱逐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滑稽三变 玩转表达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