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09-10

快乐作文(3.4年级) 2019年9期
关键词:天子帝王字形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王”(Wang)字,是个尊贵而又令人产生敬畏感的字眼,因为它的基本义是“首领、君主、最高统治者”。殷周时代的帝王或天子,就被称作“王”。如《释名》:“王,天子也。”春秋时,吴、越、楚等诸候国的国君也开始称“王”,到了战国,各诸侯国国君己普遍称“王”了。

但让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在成字之初,这个字的意思却是“斧钺”。[汉宇溯源]

“王”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中的“王”字,主要有两种写法,描绘的都是一把大斧的斧头部分:第一种线条粗犷——王面的一横代表斧柄,下面的三角形就是斧身,一目了然;第二种线条比较细腻——上面的两横代表斧柄(由于斧有一定的宽度,所以用了两横),向下是斧头的象形,刃部突出。虽然两种都只有简单的几笔,但都将“王”的本义“斧钺”表现得极为传神。

【字形演变】

金文中“王”字,脱胎于其第二种甲骨文字形,但更加线条化,斧身和斧口部分也被渲染成了实心的月牙儿形。适应秦篆圓转匀称的字形需要,小篆中的“王”字那表示斧柄的两横还在斧头顶,但斧身和斧口部分已经不是对实物的摹写,而成了简单的一横。在此基础上,进入汉代以后,历经隶变和楷化,它又逐渐笔画化,成为一个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完全失去了象形字的韵味。

[字义转化]

那么,斧钺何以就成了“帝王”的代名词呢?有学者指出,斧钺在古代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还是用于治军的刑具,曾长期作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谁掌有斧钺,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军权。由于“帝王”本身往往就是军事首长,所以“王”就有了“君王”之意。

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封爵,即“诸侯王”,是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如《汉书·李广苏建传》:“赐号称王。”同时,它也成为“王朝”的简称,如“王制”意即“王朝的制度”。

在古代,“王”也是人们对祖父母的尊称,如《尔雅》:“父之考(父亲)为王父,父之妣(母亲)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士比为曾祖王母……”

“王”作動词时音Wang,意思是“称王”或“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如《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说是: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又如《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意思是:想要统治整个关中地区。

在现代汉语中,“王”一般都用于指同类中最突出者、冠军,如“拳王”。

猜你喜欢

天子帝王字形
帝王计划
天子当屏而立
黑色帝王颛顼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无字碑随想
论北魏西郊祭天
帝王蟹
添一笔变个字
对西周王权衰微的分析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