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创新阅读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19-09-10李海霞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李海霞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创新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事物在创新的作用下,都会发生质的飞跃和蜕变。创新阅读可以将文本融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通过阅读打破了传统思维的限制,不但陶冶情操,还能充实知识,让语文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促使小学生阅读,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笔者对创新阅读引入小学课堂进行深度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创新阅读;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生创新阅读能极大程度地提升小学生的语境和语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文学素养,进而促进了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创新阅读渐渐地成为了小学课堂必备的功课,在阅读中创新,在创新中阅读,在阅读中提升学生高度的创新意识,在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最终达到一种双赢的教育格局,学生在创新阅读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积累的过程,教师也在创新阅读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快乐教育与快乐学习。

一、批判性阅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的基础是教材,想在阅读教学上进行创新突破,就一定要革新教材。传统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形式单一,给学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学生也渐渐地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新版教材正式遵循了以学生为教育核心的原则,给学生带来的正是学生想要的。尤其是形象生动的诗词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之美的同时,还更能贴近现实生活,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给学生一种既美又熟悉的感觉,自然对学习也就兴趣盎然[1]。

小学课文中,像这种情境较强的文章有很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要增加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大胆去质疑,有了质疑才会有创新,有了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课文《曹冲称象》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启学生的创造力空间,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最好的吗?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此时学生的思维瞬间打破了书本的桎梏,思想四处飞跃,学生们渐渐地议论起来了。

纵观教师的教学过程,首先对课文进行了深度的讲解,随后提出疑问,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用发散性思维大胆的尝试想象,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了思维训练。最终,学生发现了问题,曹冲称象的过程过于繁琐,与其将石头搬来搬去,还不如让活人作为称重标的。可以让一些官员,或者士兵,在或者普通的仆人来代替石头。然后再对这些活人进行称重,岂不是更加的简单便捷吗?当学生的思维能渗透到官员和仆人的时候,不但说明学生已经全面了解了课文,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锻炼。所以,批判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质疑,对观点进行大胆的否定,并且提出符合实际的、独到的观点,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课前预设留白,开发学生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的文章都应用了“留白”的方式,留白将加强了文章的意境,给学生们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们在巨大的想象空间中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想象力,促进了对阅读的创新,同时也增加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针对留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熟悉文章的写作风格,通过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储备和对事件的整体认知,对课文进行想象力加工,彻底摆脱课文的制约[2]。

例如,在课文《荆轲请罪》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的“笑”为突破口,给学生们预设这样的课前留白,:“面对廉颇的咄咄逼人,蔺相如却总是一笑而过,韩勃对廉颇的行为非常的愤慨,表示到廉颇欺人太甚,而蔺相如还是一笑而过,蔺相如的笑充分的说明了他胸襟的广阔,我们懂得蔺相如笑的含义,同学们,你们认为廉颇懂得吗?”教师通过预设留白的方式,将学生局限性的思维瞬间拓展到庞大的层面,学生在问题中唤醒了沉睡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也被深度挖掘出来,同时也叩开了学生思考的大门。

三、深入的阅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材很多内容都是以人为典型,而且有些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的结尾是留有悬念的,作者没有将结局告诉学生,很大程度上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身的创作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对部分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研究,对课文不断的挖掘与思考,发挥出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比如,在学习《穷人》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并没有写出桑娜拉开帐子后的事情,将后面的想象空间与思考空间留给了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穷人》进行续写,让学生发挥出他们应有的创作力。

再比如,课文《狼和小羊》中,结尾只描写了狼扑向了小羊,而对于后面发生的事并没有写出来。后面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狼有没有将小羊吃掉?小羊有没有逃跑的机会?会不会有其他的小动物介入?作者留下的一系列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力空间。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展开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文章结尾。当然,鼓励学生思考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同时也要杜绝胡编乱造,禁止创造出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故事情节。

四、通过挖掘文章兴趣点,强化学生思维模式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说教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起来,在思考中产生质疑,在质疑中再进行思考,进入一个良性的思维模型中。而教师在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强化思维模型。所以,小学阅读中,让学生对课文产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扩展学生想象力空间。尤其对文章兴趣点的思考,能更进一步的将孩子带入良好的思考循环模式中,打造更加宽广的创新空间[3]。

例如,文章《赤壁之战》中,学生们都知道黄盖给曹操写了一份诈降信,却没人知道诈降信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诈降信的内容来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象信中到底写了什么?黄盖到底说了什么话才能取得曹操的信任?虽然文章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是只要抓学生对文章的兴趣点,发掘问题,再去大力引导问题的方向,让学生在平淡无奇的内容中强化思维模式。

五、结束语

创新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也是打破传统教育“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将创新阅读引入小学课堂,不但能提升小学语文的教育水平,还能推动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让学生在创新中不断突破阻力,活跃创造性思维,拓展丰富的想象力空间,让学生真正的做到积极思考,积极创新,积极质疑,在创新阅读的帮助下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春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6):160-161.

[2]马蔚兰.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181-181.

[3]贺益彩.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J]. 学周刊, 2016, 26(26):50-5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