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方法

2019-09-10陈曦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教师

陈曦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尤其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幸福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等等,这正是“良好的乐感”最好的诠释。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是十分必要的。

一、歌曲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歌曲在中小学课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经过音乐教育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歌曲中各种表现手段、整体风格及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是培养乐感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旋律与节奏的重复、变化音与装饰音的运用、速度与力度的变化等等均可作为培养学生乐感的一个个“亮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善于寻找并抓住这些“亮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案,使学生产生期盼的心态,真正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协调参与,让学生的乐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得到熏陶。例如在教授意大利船歌时,首先播放歌曲录音,以船歌本身摇曳动荡、悠游自在的艺术吸引力去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激起学生“我要学”的愿望;其次,在识谱视唱的过程中,展开研究性学习,从细微入手,与学生共同挖掘出歌曲的旋律进行的方向、各种音唱法的对比等难点,并用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方法,协助学生结合歌曲分析他们的表现意义,加深对音乐表情的认识,感受那委婉、柔美的旋律美,贴切地表达出歌曲明朗热情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抓住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强弱关系,体会仿佛连绵不断、起伏不定的微波,而乐节高点上的延留音,使波峰、波谷愈加分明······学生自然的晃动着身体,展开想象和联想,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荡漾的碧波上体会歌曲所描绘的优美意境,“良好的乐感”也在不断升华。

二、欣赏教学中的乐感培养

音乐是一门流动的艺术,人们往往很难把瞬间即逝的一个个音乐片段连起来,这就影响到对全曲的把握和理解,更别说联想和想象了,所以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就应更多地注重乐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乐感的培养是从兴趣开始的,应从“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入手,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配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精辟的讲解、关键性的启发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想象,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欣赏教学以聆听为主,并可与讨论、评价、绘画、表演等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来,学生良好乐感的培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器乐教学中的乐感培养

一些重大活动如奥运会,世界杯等等的比赛间隙都会插入一些音乐,渲染气氛,可见音乐对于生活中各种活动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學过程中,器乐进课堂,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比平时更主动去聆听、比较,找出节奏、音高的异同。领悟和谐、完美、统一而具有立体感的音乐美。这样,既给音乐课添加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又给大多数学生提供另外一种提高音乐素养、增强自信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间合作精神的养成,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与完善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乐感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课外音乐活动中的乐感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对于培养良好的乐感来说,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课堂,教师可根据需要组织合唱、编排舞蹈、指导器乐、欣赏名曲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也是指导者、创造者,通过自己的练习表演去发掘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这对于他们的“良好的乐感”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些综合美感的熏陶下,他们切实感受到失败和挫折,也享受到成功与快乐,在获得美的体验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心中充满音乐的人才会对最美好的东西充满爱”(柏拉图语),而“灵魂里没有音乐,或是听了甜美和谐的乐声而不会感动的人都是擅于为非作恶、使奸弄诈的人”(莎士比亚语)。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乐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充足的时间、表演的“舞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敞开联想与想象的大门,为他们将来成长为新世纪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教师
“活动随手拍”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音乐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音乐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