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2019-09-10周燕娜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周燕娜

摘要: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国粹的过程中,也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自信,突出学科育人优势。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对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有效策略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1、简析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现状

1.1未重视情感培养

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感受古诗词的意境深邃、文言文中的圣贤智慧,让学生能走近传统文化。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而非单纯地让其对古诗词进行机械背诵;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深意,最终产生情感共鸣,使其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然而,在实际施教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逐字逐句讲解拆分的支离破碎,再附加对作者及其生平际遇的简介,然后便让学生进行记忆,导致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缺乏情感体验。

1.2对工具书过于依赖

相较于日常所使用的白话文,古文句式简短,但其却具有非常大的诠释空间[1]。这也是很多学生对古文学习存在理解困难的主要原因,外加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在古文学习时,都过于依赖工具书,很少能够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在对古诗词、古文的学习中,学生参考工具书翻译及理解,读通、理顺便视为学习任务完成了,未能进行品读、理解及揣摩,便很难实现古文学习的价值。以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即便阅览量再大,也是囫囵吞枣式学习,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促进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有效策略

2.1挖掘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具有教育意义、适合高中生研读的古诗词及文言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理解及运用、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促进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深意、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所学文本的特点与高中生的理解、兴趣点等相融合,用多元化方式授课,注重教学发散、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使其能够深入探索文本中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师说》教学时,该课文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优良传统,教师可以联系刚学过得荀子的《劝学》作为导入——学习让人明理。但是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呢?是自学还是应从师学习?在唐朝的中期,虽然推进科举制,但是一些“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以做官,这与我们现代的国考使完全不同的。所以,他们不愿从师,甚至还以从师为耻辱。在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也有记录“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韩愈却敢于“抗颜而为师”,写下了这篇千古佳作。融入一定的时代背景,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使其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各种观点,深刻体会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能够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在促进学生形成尊师重道的优秀品质的同时,使其有兴趣去了解韩愈及其作品。

2.2积极营造人文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是传播母语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3]。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促进与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应注重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能够较好地渗透传统文化,除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之外,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其更有助于加強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其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联系古典文学中与莲花有关的一些文章,比如《爱莲说》、《莲花》等一些古典诗词及文言文,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还可融入歌颂莲花品质的一些古典名曲《江南可采莲》、《采莲曲》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荷塘月色所描绘的情景,这对促进学生理解十分有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高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2.3进一步促进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重生动施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选择情景教学方式,并且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

例如:在对庄子的《逍遥游》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还原度较高的网络素材制作微课,形象地展示文章中所描述的壮阔场景,同时可融入相应衬托景色的音乐,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浑莽开阔的意境和别具一格的气韵美,促进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另外,通过情景展示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高远的境界及豁达情怀,让学生在敬佩庄子文思玄邈之余,理解道家思想;在感受文本所流露出的恣意潇洒中,去体味庄子的智慧。使学生的心胸更加开阔,使其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4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延伸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中虽然包含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也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然而,要想更好地促进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提高学生的理解及学习能力,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扩展课外教学。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涉猎更多的文学作品,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些优秀古典文学作品,让其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例如:在《鸿门宴》的学习中,可以摘选《史记》中更多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品读、解析,或使学生通过对比《亥下歌》、《大风歌》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在《赤壁赋》的学习中,展开《后赤壁赋》、《湖州谢上表》等群文阅读等。

3、结语

传统文化中不仅饱含着民族智慧,更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深挖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促进学生具有阅读、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实现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杜莉莉.新课标视野下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5)21.

[2]王珊.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新课程(下),2019(5):28.

[3]赵倩倩.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探讨[J].新课程(下),2019(5):3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