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9-09-10杨仁凤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鉴赏教学培养对策审美能力

杨仁凤

摘要:在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们审美能力的培养上,需要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教材内容的补充、引导方向的调整等,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另外,还要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需要,这样一来,美术教学工作也可以走向更大的成功,为了初中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本文具体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上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仅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审美能力;培养对策;分析;研究

引言:社会需要高素质、全能型的优秀人才,初中美术鉴赏课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关键要素,启发鼓励学生进步,让他们切实体会到美术学习的实际乐趣,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有助于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更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充分活跃。美术鉴赏不可或缺,学生主动参与且兴趣高涨,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也将变得非常高效,何乐而不为呢?下面,笔者就此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牢牢把握教学目标

美术教师只有明确了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清楚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在课程里学到什么知识,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1]。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以课程目标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其在累积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意识与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渐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美术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熟悉各种学习方法,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地判断出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处理好学生在沟通、交流中的问题。学生要在美术学习中通过方法、知识、能力以及取向、情怀、价值等多方面因素的整合,切实提高审美素养。学生在确立个人的学习目标后,通过大量观摩、鉴赏古今中外的名家著作,与作者形成心灵沟通,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画家和画作的深刻含义,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利用美术作品图片

美术这门学科主要是通过眼睛感受美的,属于视觉艺术。因此,在对初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调动起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初中学生鉴赏凡·高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凡·高色彩鲜明、笔墨浓重的作品图片展示给学生,鲜艳的颜色容易引起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给学生分析凡·高绘画的流派、方式技巧和他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与意义。这样会使凡·高绘画的主题十分明显,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会立即被绘画吸引,就会很想向教师了解关于凡·高的一些故事,并主动拿起画笔,认真地绘画与描摹。

三、丰富学生审美想象

想象力的丰富是要建立在多種知识累积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要想实现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在其基础上实现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感知。对于艺术作品鉴赏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了解,而是要在学生了解之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2]。事实上衡量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准,就是它能否满足学生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想象,如对《拾穗者》进行美术鉴赏时,教师要引领生进入画作情境,能够从整幅作品推断出时间节点为秋天,田野看上去广阔无垠,作品中有三个农妇,在田地中弯腰捡拾着麦穗。帮助学生对拾穗者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他是在何种情境中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本幅作品主要讲述了,人们在秋天收获庄稼时的辛劳与艰难,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艰难生活的情境。事实上,每个人对作品带来的情节感受是存在差异的,这就需要鉴赏者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最终实现了审美想象力的丰富。

四、了解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教师越是强调什么东西好看,什么事物美,学生会越是不屑一顾,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进行了解、分析,从而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的审美对象涉及自然、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他们已经能对抽象的形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思想感情有所体验,如颜色的冷暖,线条的刚柔等。同时,初中生除了能够感知事物外在的美,还能够感受到内在的美。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白,西方绘画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所体现出来的协调、精致等。他们的爱好也各有不同,有的偏好中国的传统佳作,有的钦慕西方的印象派,有的喜欢我国的民间艺术。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五、开发教材综合价值

编制人员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多的心血,所选中的图片不管是哪一幅都具有着时代的特点,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教材中所纳入的优秀作品来自于多个国家,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我国艺术文化的深入了解,还可以对其他国家的艺术文化有所掌握[3]。不过,有些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删选教材内容,只是简要地讲解了这些图例,这完全是属于一种表面鉴赏,教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本就无法掌握。另外,由于认知水平会影响到学生利用和开发教材的程度,使得教材无法充分地发挥自身价值。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本就处于辅助地位,学生在鉴赏图片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计划性,进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只是通过课堂鉴赏就想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教学生活化,将鉴赏融入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如学生可以在假期期间,浏览一些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等地,有助于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而美术教学则是重要的一条途径。在进行美术鉴赏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审美感的发展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以此为依据顺利地开展。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则需要不断地组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美”有新的发现、认识和感知,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也就将自身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对于日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春.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8(20)98-99.

[2]姜建凯.初中美术鉴赏课审美教学对策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9(11)74-75.

[3]卢鸿儒.中学美术鉴赏课上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8(09)141-142.

猜你喜欢

鉴赏教学培养对策审美能力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