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语文学困生的教学研究策略研究

2019-09-10亢明宇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策略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和发展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学困生的存在是影响素质教育发展问题之一,也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的重要环因素。语文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影响学业成绩对今后的成长,人生后有很大的影响。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的是语文学困生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研究的是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研究的是解决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困生;原因;策略

一、前言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的现实情况中,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线教育工作的难题。学困生的一方面制约着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会给学困生的家庭,甚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转化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

如今,语文学困生问题已然成为小学老师教学中的难题,怎么去把这个问题解决别说是正常的教师对于一些专家来说都是个难题

二、语文学困生的问题

学困生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学习成绩低于其他人,这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不积极,对于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很努力的去学习了但是成绩还是没有显著地提高。学困生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大难题,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学困生,他们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课题。

三、语文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教育本着任务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而语文学困生的存在只会阻碍着这个脚步。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等等。

(一) 社会因素

现在学校的学困生日益增多,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重要的因素。网络影视的盛行、社会风气的恶化、应试教育的余毒都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 家庭方面因素

家是孩子的避风港,家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更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家庭氛围、家长本身文化素质、家长的行为都是影响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

(三) 教师因素

学生的学习主要在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引路人,所以只有成为好的合格的引路人才会把学生引领好。

(四) 学生个性心理因素

对于语文学困生,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上进心的,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也能努力学习。但是由于意志力薄弱,缺少恒心,所以时好时坏,学习语文是一项艰苦而且长久的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语文学困生背课文常常会半途而废,写字有始无终,这些都是语文学困生遇到困难放弃的表现。

四、解决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一)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每个人在社会都扮演一定的角色,那么学生的任务就是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现在的社会丰富多彩,同时存在着诱惑,把持住那么这些就是你前进的动力,把持不住这些就是阻挡你前进的荆棘。如今的社会存在着腐败,权权交易的现象这些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很不利。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本身的素质较差,更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多传授给他们安全、健康、积极的知识

(二) 家长要提高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要端正家长的思想,提高他们的素质,多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犯错误不要一味地打骂,要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学会鼓励孩子,考试考得好要夸奖她,让他知道这是他努力的成果。好的教育方法才会教育好学生,所以必须要提高家长的素质。

(三) 教师要有责任心

教师是平凡的人,但是平凡不等于平庸,作为工作者首先就要有责任心。当你看见那一双双求知的,单纯的眼神你还会没有责任心吗?你还会不负责么?一位真正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对待学生要想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对于学生的一切都要了解,尤其是对学困生要更多地去关爱,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去解决。他们不喜欢学习语文,就要带领他们发现学习语文的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鼓励他们。

(四) 克服惰性,养成好习惯

由于学生处于年龄的原因,好玩是一定的,有很大的惰性,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尤其是语文学困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要认真听讲,老师要时长注意他们的上课状态。要认真完成作业,作业做完复习完才可以去玩。要让他们多读、多写、多背,改掉惰性。因为学生小所以也需要老师父母的帮助,帮助学困生的自我管理,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因为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与改掉都是需要自己本身去完成的,只有自身做到能夠很好的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好好的学习把语文成绩提高。

参考文献:

[1]郭里红,强化指导,培养学生[J];贵州教育;2010年10期

[2]王添翼,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11期

[3]蔡寿荣,培养自主学习,解决学生学习困难[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年06

[4]周红艳,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J];新课程(教研版);2008年07期

[5]沈卫芹,小学语文学困生[J];考试周刊;2012年14期

[6]陈月娥,差生成因[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11期

[7]颜彩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J];广西教育;2010年01期

[8]张根富,“让后进生在关注中成长[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1期

[9]李双艳,学困生的心理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高小娟,学困生的引导方法[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1]庞作娟,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2]陈玉梅,教育成功案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3]董建利.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征[J].科技资讯,2012(17).

[14]陈家福.学困生的教育理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1).

[15]杨姗姗.小学生心理健康成果[J].教师,2011(29).

[16]罗丽敏.特殊教育学[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5)

作者简介:亢明宇(1992.6-),男,满族,籍贯:辽宁铁岭,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