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勤劳的好孩子

2019-09-10黄焕仪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途径小学生

黄焕仪

摘要:劳动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素养教育的要求,对孩子劳动习惯及技巧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然而,现在很多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缺乏热爱劳动的习惯,这一现状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为此,本文在概述劳动的内涵、意义以及小学生劳动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途径,对一线教师更客观的认识和看到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参照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途径

引言:

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品质的养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却将劳动让其劳动视为对其进行“惩罚”,表现出明显的不甘和抵触的心理,严重影响正常劳动教育的开展和教育效果的达成。那么,何为劳动教育呢?劳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呢?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呢?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如下论述:

1.关于小学生劳动问题的概述

劳动是人生存之本,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下面,对劳动的概念、意义以及小学生的劳动现状等内容概述如下:

1.1劳动的概念

劳动是人们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是指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获得收获或者报酬的一种过程。劳动教育则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和一些公益活动,来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构成部分。

1.2小学生劳动现状

细观小学生校内外各种表现可见,小学生对待劳动的观念和参与劳动的意识还存在不少问题,其现状表现如下:(1)劳动意识薄弱,劳动习惯差。现在很多孩子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拥护”下长大,他们在家基本不需要参与任何劳动活动,即便扫地、擦桌子等也会被大人代劳。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劳动意识特别差,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很难看到孩子主动参与劳动的现象,缺乏热爱劳动的习惯。(2)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片面认为劳动就是“惩罚”。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劳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值得代代相传的良好品质。然而,当代很多小学生并非如此认为,在他们看来父母在工地、厂房、大街上辛勤的劳动是不光彩、不体面的。总之,在大人过度代劳的环境影响下,在“學习第一”大背景倡导下,小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和观念是存在一定误区的,这对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的形成具有诸多不利影响。

1.3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教育,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意识。(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小学阶段,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参与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能让孩子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艰辛,进而形成热爱劳动的习惯,顽强拼搏的意志以及勤劳勇敢的品质,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途径

劳动是一种美德,培养小学生的热爱劳动的习惯对其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提出几点策略。

2.1营造氛围,增强孩子对劳动活动的兴趣

在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过程中,培养劳动兴趣是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形成的前提和关键。在培养小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方面,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在班级营造“劳动最美”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以及被人尊重。为此,作为老师可以在班级举办一些劳动评比活动,如“劳动之星”、“最美小双手”等,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劳动最美的氛围,还可以让热爱劳动的孩子得到肯定和赞扬,利于增强全体学生对劳动活动的兴趣。

2.2以身示范,教授孩子劳动技巧

现在很多小学生由于家长长期对各种家务的包办和代劳,导致他们对基本的劳动活动都不明做法,难以胜任。对此,作为老师在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培养时,应该做到以身示范,在平时班级的各种劳动活动中,老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并边讲解边示范,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做好一些劳务活动。通过老师的以身示范,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的老师对劳动的重视 ,也能更用心的去掌握劳动的技巧,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

2.3创建劳动实践机会,锻炼孩子劳动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当其对劳动感兴趣了且具备一定的劳动技巧后,还应该创建一定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孩子多参与多锻炼,在实际劳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为此,作为老师应该这样做:(1)依据年龄差异,布置适度劳动任务。例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布置孩子回家帮父母扫地、擦桌子等,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布置孩子回家洗碗、洗自己的衣服等。(2)搭建校外实践活动,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为了让孩子能够集体参与劳动,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到养老院为老人做家务,到本地的瓜果农业园区跟着园区工人学习如何翻土、如何除草、如何采摘果子等,以让孩子真正参与到社会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去,感受劳动提升自己劳动能力。

2.4定期检查考核,促进孩子劳动习惯养成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对学生反复的进行督查和再督查,学生才会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内在自主的习惯。所以,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作为老师应该在每周每月每学期对孩子劳动的表现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在考核时可以让孩子通过劳动技能展示,劳动场景照片呈现等方式进行个人汇报,对考核不良的学生及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监督,以促进孩子良好劳动习惯养成。

小结: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老师应该重视劳动的价值,积极通过营造氛围,增强孩子对劳动活动的兴趣;以身示范,教授孩子劳动技巧;创建劳动实践机会,锻炼孩子劳动能力;定期检查考核,促进孩子劳动习惯养成等途径,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参与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劳动活动的意识,进而更好的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健全人格养成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马开剑,李振疆,刘志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与载体[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2)

[2]王爽.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群文天地.2012(04)

[3]丁帅稳,梁倩莉. 再谈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内容[J].经营管理者.2011(05)

[4]薛书敏.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8(01)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途径小学生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我是小学生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