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少儿心理与生理特点对少儿美术课程设计的研究

2019-09-10辛利娜黄小英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课程设计

辛利娜 黄小英

摘要:少儿美术培训课程设计是以制定少儿美术学习方案为基础,以培养少儿性格和行为习惯为目的,以少儿的实际需要为主体建构的课程大纲。课程遵循处于少儿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解放孩子天性获得绘画的乐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的品格。根据少儿成长中心理与生理变化的过程进一步研究少儿美术教育课程设计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以及设计任务。

关键词:课程设计;心理特点;生理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崇尚科学已成为我们这一代的时代精神。在这种思潮的影響下,教育也开始向科学化发展,少儿美术教育也是国家最重视的方面之一。但是目前少儿美术教育的课程在我国还处于蓝海阶段,从师资水平及课程内容来看各类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因此少儿美术教育活动也缺少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体系。少儿课程设计包括少儿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在内的整个过程。

一、设计目标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目标是实现预设课程目标的一半,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该课程设计的导向,反映该课程的基本价值与性质,也是美术教育中心一个最重要的因子,在课程设计中起导向作用。

一般常见的教育活动的课程目标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等,美术培训也可分为高结构少儿美术培训、低结构少儿美术培训和不同结构化程度少儿美术培训,以下的会围绕上述的课程目标和三种结构进行分析。

高结构的少儿美术培训设置课程目标时设计者一般会比较注重行为目标,从少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来进行设计。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发展是课程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少儿心理的一些学者形象的用三个“W”来表示少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即“what”,描述或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指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发发展的内在机制。根据少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者所设计的课程应该贴近少儿的心理才能对少儿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少儿来讲,在课堂上除了学习绘画的技能之外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因此少儿课程的设计主要依据少儿心理特点的发展与少儿的生活紧紧相扣。

少儿教育不仅要遵循少儿心理发育,也要遵循少儿的生理的健康发育去综合,去根据少儿身心发展规律,要有目的、有计划性的结合美术教育学的教育理念,感染少儿,培育少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教育应该加上少儿年龄的身心健康及生理肌肉这个方面使课程的设计上更加完善,同时也要围绕教育的目标,精心设计教育活动。起到少儿在这些课程活动中进行有感知的肌肉运动和课程目标进行实际的做画,并且把自身对这幅画的故事及自己的理解,进行标记或者是让助教用文字记下,然后让每个小朋友上台把自己对画的感受理解说出。这样不仅培养了少儿地表达能力,还把自己对美的感受传达给他人。

二、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主要是根据少儿的年龄、行为、兴趣、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强调少儿自身的发展、少儿在活动中的作用、少儿获得知识的技能和课程活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作用,继而设计的课程内容会比较具体、可变性强、具有选择性和生成性,较为重视课程设计的逻辑顺序,并且设计会比较宽泛,又具有可变性。

以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为基础把课程内容看成学习学习活动的取向,重点在孩子们如何接受课程内容带给他们的知识;老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接受课程安排的内容。此课程强调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讲过:“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明确的道出了上述取向的本质,设计者可以在设计课程时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手工,例如梧州市小米艺术中心的课程安排材料丰富多样,不仅有常用的作画工具水彩笔、颜料等,还有黏土、刮画以及卡纸剪刀等。增加了孩子对作画形式多样的认知也锻炼了孩子手、眼、脑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课程设计教师黄花曾设计的课程《有趣的云朵》这个课程内容的安排是源于秋天,主题中也有欣赏散文的活动“云彩与风儿”这便引起了孩子对云朵的思考,激发了孩子对于秋季云朵的兴趣,课堂上孩子们探索使用拉、扯、揉等方法将棉花变圆、变厚、变长等,大胆的表现自己眼中与心中的云朵。对于这种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选择,孩子们带着好奇走进课堂,带着作画技巧走出课堂,设计者通过此课程不仅让孩子的认知与作画方式更加广阔多样,而且也告诉孩子们生活经验,让孩子们更加接近外部的世界,引导孩子对生活进行思考并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东西。

课程内容的取向设为学习活动时过于关注了少儿的活动,但是这并没有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新技能和知识,只是锻炼了少儿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尽管这种课程内容的设置在表面上看比较活跃,但这很难帮助少儿使他们的心理结构发生变化,学习过程中多数孩子知识在自己原有的生活基础上通过观察和体验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从另一方面来讲同样的课程内容对每个孩子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这种课程内容的取向并没有更多反映出学习的本质。

将课程内容看成学习经验的取向,把课程内容看成儿童学习的经验,少儿是主动学习者,决定学习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少儿而不是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少儿要自主学习这些课程并且能够真正理解和获得预设课程的内容。

在这种课程设计中要考虑到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本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对于本年龄段的孩子学习是否太难或太简单等问题,也要考虑少儿是否对此课程内容感兴趣,那么教师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少儿的兴趣,如杜威所说:“在他高兴地尝着某些完全不同东西的时候,吞下一口不可口的食物。”例如小米恐龙课程的绘画(平时较乏味的课程)但是这种课程往往更加重视绘画技能与知识的传递。从简单的点线面到懂得大小对比和造型能力;从对色彩的感知到色彩冷暖的区别与应用、对比色和同类色的认识等;从观察抓住事物的基本结构特征作画到分析事物的特点,体现细节组织画面,将画面带有自己的思想;从这种系统课程的学习中少儿会开始将事物的变化体现在自己的画面上,体现细节、花纹、装饰、局部关系等。但是对于此课程的理解也要依靠孩子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的变化。

三、设计任务

每个孩子都有绘画的潜质,拥有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儿童通过早期绘画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绘画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曾看到过一个资料是这样说的:少儿并不是因为有绘画天赋才进行专业培训,少儿学习绘画的步骤首先是接触绘画(通过媒介例如:电视看到绘画作品)提起对绘画的兴趣;其次是有学习绘画的意向;再次是走进画室通过老师同学真正了解绘画;最后通过长期训练慢慢理解绘画的真正意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少儿得到训练的不只是绘画技巧的练习与培训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1.生理结构的变化

1.1绘画促进少儿肌肉发育:

少儿早期时有意识无意识地手臂反复动作的肌肉运动,其运动部位的发展规律,是最早从少儿的大的一些运动肌肉开始,逐步到小肌肉运动,其次再到手部的各个小肌肉运动为止。这是少儿经常乱涂乱画的一种涂鸦的具体表现。接着,少儿绘画发展到边画边说,并能为自己画的画有着自己意识里面的一种命名,画中都会有自己的小故事。再从少儿作画的过程来看,明显的是一种生理机能运动和知觉感官结合起来的活动,也是一种躯体内在节奏的表现。随着岁月的增长,这种自发性活动会转化为可加以控制且不断反复的意识性活动。因此,少儿作画的肌肉动作,有助于少儿生理机能的发展。

1.2绘画促进少儿的大脑发育:

少儿都有创新创造的潜力,先是通过少儿的感知认识,再经过大脑的想像力、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形象的思维能力。在下达命令与手部肌肉动作,开始画一些他们认为的绘画事物,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的完整的表达出来。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关于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竞相追探求形象思维的教育,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均衡第运用左右脑半球的教学法,他们认为:只有绘画的训练才是形象思维的突破点。所以少儿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经验及能力可以把智商提高到30%。所以少儿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少儿绘画问题,也是少儿的智力开发的关键目的。

在起初少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表现力是各有不同的。我们要在这时候就要紧紧抓住培养其能力,在少儿大脑的发育阶段,我们更加应该遵循少儿对事物感知,让他们大胆地表现出来。

2.心理结构变化

2.1绘画锻炼孩子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儿童美术知觉理论代表人物阿恩海姆从格式塔心理学的立场出发,认为儿童感知能力是由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的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知觉的过程是自然赋予有机体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的感知能力日趋分化。因此,少儿的画面随着年龄与生活经验的增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美术课程的选择中设计者要尽可能的选择少儿生活中有趣的、新奇的事物来启发少儿走进这些素材、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千奇百怪的自然去感知这些事物的外形、结构、特点用自己的感知结合自己的想象来将这些东西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中;对于美术课程的内容也要夹杂着一到两节手工课来锻炼少儿的动手能力,比如要用颜料作画时教师可以先讲解颜料的属性,然后让少儿自己动手去感受颜料、熟悉颜料再去作画;在美术课程内容的安排中也可以选择定时外出写生,这是孩子们真正感知大自然和观察大自然最好的机会。这不仅提高了少儿对自然的认知也让少儿近距离的认识自然有利于自己画面的创作与表现,但是在这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

2.2绘画可以培养幼儿的高级情感

以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少儿的高级情感。

本来绘画就是一件接近艺术且富有感染力的一种行为,也有一大部分的孩子最初的梦想是一位画家。根据少儿年龄来选择一些适合他的美术作品来欣赏对培养孩子的高级情感有很大的作用。

让不同的少儿欣赏同一幅画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有的孩子会觉得高兴,有的孩子会觉得悲伤。在关于艺术的学习中每个孩子的感情都是发自内心的,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可以带动孩子情感的作品拿到课堂上让孩子们欣赏艺术家的作品与艺术家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让自己与少儿的情感加以交流;家长可以选择优质适合少儿的绘本,陪孩子一起欣赏了解孩子的情绪特点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刘新学 唐雪梅学前心理学

基金项目: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自治区级)项目名称:校外美术培训研究——以少儿美术培训为例。项目編号:201811354151项目负责人:辛利娜。

作者简介:

辛利娜(1998.11-),女,汉族,甘肃省平凉人,本科在读,环境设计专业;

黄小英(1998.3-),女,壮族,广西百色市人,本科在读,环境设计专业。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课程设计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