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9-09-10阎风雷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新形势高职院校

阎风雷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新形势;发展。

1.高职院校育现状

1.1没有完整的具有高职院校特殊性的体育教育学体系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目前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进行办学的。而且高职院校的生源有部分中专生高中生组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在培养职业技能行人才方向比例加重。为了让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岗位,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因此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技能性。注重了学生的今后的职业能力,因而在在高职院校中,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中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几乎没有形成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与发展的课程体系。所以在开展教学中应该围绕着不同职业院校的特点去研究建设起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体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并科学系统规划学生的职业特点的体育教学。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有效应用所学的体育知识,从而健康快乐去工作。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发展还处在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根本没有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发挥出来。

1.2高职体育教育的学科地位偏低。

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教育发展中一直不重视体育的教学,到了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里。体育教学更加得不到重视,有的院校几乎没有独立的体育教研室,有的体育教师身兼分職,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偏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讲学生的就业率,在职业技能的教育上加大力度,加大宣传,以提高本院校的声誉。因此在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减少,公共体育的经费得不到保证体育设施器材资源严重不足。正常的体育教学勉强进行,体育的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少之又少 更不要说一些课外群体活动和一些大型赛事更无法参加。所以 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更无法落实。

1.3高职体育教学模式陈旧  体育老师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配备不足,特别是体育教师的编制更为不足,加之有些体育教师身兼分职。学校又连续的扩招,在教学中又向职业教育倾斜,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不更新,不创新,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完成任务,只要学生的考勤,而不管学生在体育课中学到了什么,锻炼了什么,忽视了学生体育技能的重要性,使用性,从而使学生在学到的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缺乏实用性。同时,课外体育活动更是单一,没有根据社会及学生自身发展而开展造成了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陈旧单一,不协调的局面。

1.4 高职体育教学科研不足,教学改革困难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科研基础十分薄弱,在科研经费与支助上重点倾斜于专业发展与投入,对体育教研的专项经费几乎没有,另外,由于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进行体育科研的经历,又由于大环境下,对体育的不重视性,这导致了体育教师对高职体育教学科研,不重视、不主动、不积极,导致了体育教学改革科研严重滞后,从而影响到高职体育教学与发展的提高。

2.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建设建议。

2.1提高学校体育教学重要性

加强基础场地的建设,加大经费的支持,改善落后的场馆,加强器材的更新力度,满足学生基本体育的设施的需要。保证体育教学体育活动赛事已顺利开展。

2.2,提高学校对体育教学地位的提升。

贯彻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政策,重视体育教育在高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高职学校体育是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特殊性,从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更加突出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3 科学合理设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等体育课程结构

构建具有职业院校与其自身职业发展特点,易于开展具有普遍性、健康性、终身性、实用性的运动项目,适当增加选修课的分量,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体质的学生对体育技能及体育文化的需求,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地位,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竞技性,真正的把理论与实践运用到教学、群体课外活动、竞赛中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基本品质与其基本行为。

2.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两个主体--学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练、赛的主题下通过认真教学,引导学生组织参与体育技能的学习与参与。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参与与合作的体育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把学生出勤率,学、练、赛的态度等行为作为体育成绩的量化指标,这样更好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从而使体育课程上的教学都要充分体现。

3.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

3.1积极推进高职体育资源的开发形成科学完整的高职体育教育体系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体育教学与改革发展创新已经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发展高职体育课程资源,根据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社会性、特色性等办学特点,加强对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这一宗旨,来积极开发、收集、认证、实践,从而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的科学体育课程体系,同时积极创新和完善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普遍性、趣味性、技能性、可持续发展性,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体育的全面发展。

3.2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性的培养,树立终身体育人生观。

大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逐渐成熟,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与激情。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锻炼的价值性,自觉的养成锻炼的习惯,从锻炼身体中得到乐趣。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终身体育思想要求。学校体育把健康体育、趣味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等体育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并结合部分竞技体育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技能。从而为学生步入社会后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宁禄强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 赤子:上旬·2014(11)

[2]王壵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及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06)

[3]王华  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1

[4]陈华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时空 2018.03

[5]马勋立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卷宗 2017.01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新形势高职院校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