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

2019-09-10陈明军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育途径民族团结道德与法治

陈明军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是教育学生要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都是中华儿女,各民族应该团结一致,只有民族团结,不散播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做危害民族团结的行为,打击一切对民族团结有危害的事情,一致对外,手足同亲,祖国才能繁荣富强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民族团结;教育途径

一、德、治课程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在学校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在民族团结中占了重要的教育地位,是学校课程学习中的必修课,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对于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的政治思想方向,教育学生自觉遵法守法,规范自身行为,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到保护到国家的合法利益中来。教育学生尊重国家各族人民,约束自身行为,不做破坏国家团结和统一的事,不讲有损国家形象和民族团结的话。

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全国56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看似毫无关系的56个民族因为爱国主义的凝聚力构成了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虽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在爱国主义旗帜的领导下,各民族团结一致,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共同努力奋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得各民族更加的拥护共产主义的领导。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给了我们安稳的生活环境,远离战乱的纷扰,在和平年代里茁壮成长。因此民族团结是要从小就灌输给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根深蒂固,而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开展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

二、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

⒈教材的使用全解

首先对于民族团结教育问题在学生的教材中内容涉及量不算太多,目前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书本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本,而且这两本书中对于民族团结的教育涉及的课程也是少量的,并没有专门的学时和章程用来学习民族团结这一重要思想品德,因此民族团结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较轻,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该注重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丰富课本的章程,把对于民族团结的教育应该放在课程的首位。

⒉教学内容过于落后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新闻和国家动态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获取和及时更新的。而目前的教学内容过于落后和陈旧,学生不能及时的在教学中吸收新的知识、获取最新的社会信息,尤其是在新疆暴乱的时期,老师不能及时的将最终的信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不能及时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不但错过了对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教育的最佳时期,还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判断失误,轻信的网络中传播的分裂主义言论,更可怕的是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而导致学生做出过激的行为举止。

⒊教学方式过于老套

目前我国各学校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老师高强度、过饱和的课堂“满堂灌”的方式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背后的真正的含义,学习无法在脑海中真的的认同民族团结的理念,对于一知半解的学生无法做到详细解答疑惑,更正其思想情感。无法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到满足和高潮。

三、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

⒈调整教学教材

对于现在的教学教材过于陈旧和落后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性质,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可以为民族团结开一堂专业课,增加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系统的阐述我国法律法规和思想品德对民族团结的相关规定和中心思想。对于我国自治民族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属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⒉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老师的备课过程要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对授课教师的的培训以及将民族团结方面最新的消息及时传达给教师。例如,可以根据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次数安排给老师安排教学任务,以课程为周期,教研组收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时政要闻资料,统一整理和资源共享,保证授课教师对政治思想的敏感度和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剖析近期的新闻时政,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⒊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及时调整,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学生自我理解和消化的过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学生思想和更正学生错误的作用,老师应该与学生加强互动,主动引导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视,激发学生对民族自豪感和满足感,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促进民族团结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对民族团结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民族团结教育应该放在首位,中國中央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充实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给当代学生灌输民族团结的思想可以减少今后社会中可能发生的民族分裂事件,从根本上解决祖国不法分子的政治暴乱,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通过调整教学教材和素材、充实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有效途径,开展对在校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民族团结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琳.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问题及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8(06):18-23.

[2]杨丽萍,覃月弯.基于文化认知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策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05):104-110.

[3]李尚旗.高校思政课中民族教育的缺失与应对[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1):65-69.

[4]伍淑花.民族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加强民族法制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2,23(02):32-35.

猜你喜欢

教育途径民族团结道德与法治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探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