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中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问题与对策

2019-09-10郝丽莎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知识管理互联网+

郝丽莎

摘要:“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工作领域相结合,拓展教学资源。当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提升教师知识管理水平,需要运用知识管理工具整理知识,搭建云教学平台,建立制度保障机制等措施,为中职教师个人信息管理提供新思路,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关键词:知识管理;中职教师;策略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互联网+”时代个人知识管理向网络化、知识化、碎片化、终身化转变,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的管理强调人际沟通的方式,提高知识创新的效果;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运用信息工具增加知识的流通与扩散。知识管理是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后所发挥的创造、分享、加值等功能,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理念和方法[1]。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获取缺乏主动性与针对性

笔者通过观察、访谈发现,教师在备课环节,在知识获取方面,投入精力相对较少。中职教师所授课程大多自带电子课件,多数教师更愿意采用随书课件,问卷调查显示,少部分教师愿意在下载课件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完善,另有教师则是全盘“拿来主义”。部分课程,教师已经教授多次,教材相对熟悉,然而授课内容却始终千篇一律,教学资源库没有任何更新,教师的知识库也没有建立。

部分教师表示愿意在备课环节搜集相关章节的动画等各类素材资源,但是在实际搜集与获取的资源和授课内容匹配度却不高。笔者在公开课观摩时统计了教师在课上合理使用教学资源的次数与节点并结合评课时的授课教师的自述,谈及未能有效运用微课时,有教师表示百度上没有对应资源或者无法下载。分析其根源是教师对知识获取的平台知之甚少,仅仅停留在百度搜索引擎,信息素养欠缺,导致在知识获取环节障碍重重,即使遇到好的资源,因为下载权限等原因望而却步。长此以往,教师知识获取的能力与主动性日每况愈下,课堂难以锦上添花。

(二)知识存储表现单一性与无序性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存储发生了变革。笔者通过观察,教师普遍对知识的存储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不能及时梳理近期文件。课件、教案、计划、班主任等日常资料占据了教师电脑桌面的“半壁江山”,文件命名方式无规律,素材放置位置随意,当需要某一文件时,查找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尤其对于重要文件不能及时云端备份,遇到电脑系统崩溃则功亏一篑,束手无策,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对于网络下载的素材资源,缺少管理、分类与更新,没有灵活运用互联网工具辅助管理,重复下载已有文件等。

(三)知识转化鲜有创新性

教师获得和存储知识后,缺乏对知识的转化、创新、整体设计。调查研究发现,教师愿意尝试用互联网工具进行知识的二次加工,但有时会因为不会或者不善于使用而放弃,例如日常教师接触较多的是office软件的部分功能尚未能被挖掘使用;教师不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参加专题培训后往往以纸质笔记的形式记录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存在培训后束之高阁,不再问津的情况,知识遗忘较快;学院智慧教室的希沃互动白板云平台的使用率不高,使用时间不均衡,平时鲜有教师使用智慧教室授课,但在教学大赛备赛期间却密度集中。

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对策

传统纸质知识管理的时效性与复用性较差,无法进行快速搜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云时代互联网管理工具为知识的收集与加工提供便利,教师合理运用工具,对既有的经验、笔记、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进行总结、提炼,使之结构化、系统化,方能使知识创新、增值,有效利用信息工具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2]。

(一)知识获取与沉淀——高效管理工具

掌握知识重要还是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要?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获取知识的能力即为搜商。知识收集获取阶段,教师能够判断所需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提升信息素养。百度、搜狗、谷歌、必应等搜索引擎均有各自独特的资源,其中搜狗搜索引擎支持知乎、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搜索。教师通过锁定关键词,高效筛选所需资源,同时提高甄别能力。笔者在使用时搜索引擎时,以图搜图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快捷查找任意图片,获得高质量图片,利于后期课件的制作。Firefox+插件下载视频工具、IDM下载工具可以支持主流视频的下载,实现了相关教学资源的本地化。

知识沉淀阶段,教师借助资源管理工具建立对应“仓库”并通过归类、去重、添加标签等方式对文件或信息进行基本管理与快速检索。瞬间产生的教育智慧火花抑或专项培训内容的梳理,将知识进行数字文档化,例如运用Mindly等思维导图工具可以辅助教师完成知识的沉淀内化,有助于形成思考风暴,信息再组织。授课大纲,单元总结,任务计划均可运用思维导图,简洁明朗,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纲举目张;选择百度云、坚果云对文件进行结构管理,减少电脑内存消耗,避免了数据丢失的烦恼;有道云、OneNote等笔记可以实现云端碎片化知识的整理,手机和电脑的实时同步,任意时间地点访问设备均可获得云端文件,避免只能在电脑端办公查阅的不便。

(二)知识分享与创新——云端教学平台

互联网给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平台,用技术的力量推动教育的升级。备课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云端教学平台进行素材的搜集、课件的制作等。在信息化教学比赛中我院教师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展开教学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智慧教室的希沃互动白板,实现了知识的快速呈现和教学互动,云资源库为知识传播锦上添花,教师更加专注教学引导和答疑,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显著。

除了以上教学平台,笔者在此介绍的是101教学PPT备授课一体化教学工具,选、创、存三步完成课件制作。教师选择备课章节,系统自动生成教学资源库供教师使用;创建课件,教师利用提供的图片、视频、音频完善课件并建立趣味习题;保存课件,可以将制作好的课件上传云空间。手机端连接电脑可以实现翻页操作,通过手机端拍照、拍视频,实时点评学生的操作,传统教室转变为智慧教室,纸质媒体转变为电子媒体,让教学更加互动开放,学习者融入、分享、收获,课堂智慧与趣味并存。

(三)知识管理习惯的建立——自我管理与制度保障

教师针对“互联网+”时代知识学习的变革方式,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实现大脑思维逻辑化的管理[3],提升个人竞争力。时间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工作和休息的交替,通过计划、跟踪、记录、分析的步骤处理日常繁杂的教学、班主任工作事务;运用敬业签设置多维提醒事项,多端数据同步,PC端和手机端登录同一账号,微信提醒紧急待办事项,时间轴永久保存,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培训,运用头脑风暴法在展开学习交流活动,集思广益,梳理出合适的知识管理方法。例如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教师讲坛,每周指定教师按照计划开展教研活动,阐述思维导图、方片收集、搜索工具、希沃互动白板等知识管理工具使用方法专题培训。培訓与考核相结合,将管理工具的应用能力纳入考核,通过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等方式,激发教师学习新技术,扩充知识库,注入源头活水,创新知识管理模式。

四、结语

传统文档数字原住民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教育方法的革新。教师借助技术更好地实现个人知识管理,但技术并不是知识管理的全部。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工具,提高自主管理知识的意识,搭建终身学习体系,运用新工具进行知识收集与分类,初步构建个人知识库,优化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个人专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阮琳燕.“教师知识共享”到“优质教师资源均衡[J].教师教育.2019(03):75-81

[2]单娴.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3):86-89

[3]刘艳闽.基于SECI模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数字社区.2019(08):91-95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知识管理互联网+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