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中的灵活运用

2019-09-10吴丹娜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创新信息技术

摘要:《形象设计》是一门实践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它有很强的流行性、直观性,强调利用视觉元素造成优选。这样的课程如果沿袭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学生肯定感到枯燥乏味,不能达成深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物形象设计》;展现;创新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在各级学校也成为提高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工具。《人物形象设计》是与社会时代潮流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化妆基础、新娘化妆盘发造型、晚宴化妆造型、整体造型设计、初级美容技巧、服装服饰搭配、色彩、造型设计以及素描等内容。《人物形象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行性和时尚性,需在把握设计原则和掌握流行趋势中实现平衡,在避免缺少人物个性美的同时兼具时尚元素。2.直观性,是形象再现的一门视觉艺术,通过服装以及发型等多种内容反映出形象内在的东西,从而有效契合内在美和外在美。3.个性化,作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兴设计学科课程,《人物形象设计》能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东西,充分调动个人的一切因素进行合理搭配,需要找准最适合个性定位的设计。在《人物形象设计》课程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如何改善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也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需着力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教学法

1.直观展现

《人物形象设计》是视觉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最好能给同学们直观展现,这样才便于他们观察、认知和深入学习。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直观性情境,能给学生构建直观平台,给他们视觉盛宴,激发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兴趣和识别敏感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人物形象设计层面出发,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其中的本质,了解设计的规律性与设计原理,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2.激发创新

如果沿袭传统的抽象理论讲解模式,《人物形象设计》的很多内容都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开展生动有效的直观性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设计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学生学习人物形象设计的内驱力,自主地观察、探究,推动学生持续对设计内容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学习兴趣,快捷地掌握设计知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学习的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然后才能引导自主内化和深入探究。因此在形象设计教学中我们必须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新颖的方式给学生直观地展现设计的“魅力”,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形象化、动态化、多样化,最终帮助学生發散思维、开拓创新,全面提升自己的设计技能。

3.拓展信息

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是信息化技术的核心优势。《人物形象设计》教学整合中,我们可以和远程教育信息资源与多课程资源整合探索,在现代信息化技术课堂中引入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目标,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师生之间更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完成教学评价等各项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主动解决问题并彻底掌握知识内容,在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中潜移默化的引入信息技术,构建了一种综合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模式。

二、如何在《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

1.精美演示,形象直观

结合对《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该课程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辅助《人物形象设计》,能更有效提升设计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二维人物图像或三维人物模版来进行《人物形象设计》预演,如此便能够在规定的课堂里,提供更多新颖的人物形象,设计教学所需的各类信息,让课堂的信息量有很大幅度的增加,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人物形象设计》课堂的教学效益和质量,这是提高《人物形象设计》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信息化技术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例如,在教学《整体形象》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给同学们进行理论讲解,那大家很难形成对形象的认知,无法在“整体形象”这样的大话题下产生直观、准确的理解。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运用大量精美图片或视频给同学们展示不同时期不同款式的服装穿搭,让大家产生直观的视觉感受,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中的形象设计理念结合起来。

2.资源共享,拓展信息

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常常采用以教师讲解、示范作业作为主要手段,大多是图像的变化、技法能力的传授和形象的想象,有时还会采用模特展示、幻灯片放映等手段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但视觉的美感、创意的新奇以及意境的表现,并不是简单的只言片语可以讲得清、说得透的。在教学环节引入多媒体工具,可以通过声音与图形等一系列多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的结合,将视觉符号由平面为主扩大到三维立体形式,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得以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相互的沟通交流,将各种信息知识形象生动的传播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初始设计意念在电脑的帮助下进行有效的分解和组合,帮助学生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

无论是学习中还是设计生涯中我们都不能闭门造车,要能时刻瞄准时尚的风向标。例如,在学习《发型与分类》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化的便利,通过多媒体观看不同地区不同脸型搭配发型的潮流,北方男性的豪迈,南方的儒雅,文艺青年的时尚忧郁尽收眼底,给我们学习发型设计提供海量的设计范本。最后我们要注意为学生留下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时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发型设计能力。

3.多重呈现,易化难点

《人物形象设计》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在进行某一关键设计操作的时候,站在不同角度的同学看到的情况不一样,有的甚至看不到操作细节,这就容易产生实践漏洞。另外,有的设计操作需要动作迅速,同学们可能无法看清过程。借助录播系统将教师示范过程录制下来,除在课堂中教师示范同时让同学们观看对应的操作过程外,看不懂的地方过后可以反复播放,看不清的镜头可以慢放。《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的面部化妆基础手法,不同部位的细节化妆技巧可通过摄像机结合美瞳灯投影至白板上供学生观看学习,让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完成细化、细节的认知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标准眉型塑造》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利用录播系统播放本校优秀毕业生在岗实操标准眉型的示范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标准眉型画法的实操过程与职业规范(教师同步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学生可以自行反复观看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4.便于实践,自主探究

学习《人物形象设计》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而在时间、空间和教学素材的限制下,学生的实践探究往往受到制约。信息化技术走进课堂,形象设计实践课程通过各种APP软件的合理应用,软件中的设计虽然是模拟的,但传达的却是真实的视觉感官冲击,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如在学习《色彩基础》模块时,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同学们掌握色彩的搭配与协调,增强色彩审美观。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侧重理论性教学,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无不感到枯燥乏味。如今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尝试到各种色彩的搭配设计,可以更好的了解各种色彩的排列与组合等情况。在创作过程中提高满意度,然后在进行相应的制作工作,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各项制作工作,为深入学习形象设计打下坚实的色彩基础。

总而言之,《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对学生展开多视角、专业化以及全方位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综合能力,从而可以拥有更高的操作水平以及设计能力,成为较高水准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泓森. 多媒体技术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25)

[2]李琳.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美发与造型课程教学法研究[J];科学咨询,2016, (47)

[3]邓昕. 信息技术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20)

作者简介:吴丹娜(1980.10.28-),女,汉族,籍贯:海南,学历:本科,职称:中职助讲,单位: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毕业院校:江西师范大学,毕业专业:教育学,研究方向:美容美发形象设计,工作单位: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创新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