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螺旋理论的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9-09-10高嫚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要:近年来,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创业热潮和创业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将创业作为毕业的新选择,这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从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創业更难的现实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缺乏性别意识的现状出发,基于四螺旋理论从政府、产业、大学、公民社会四个角度构建来建构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四螺旋理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局面。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女性创业在我国已经成为女性就业的新趋势。然而,我国高校现阶段仍未给予女大学生具有“性别特色”的创业教育内容,女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为更好的帮扶女大学生创业、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性别差异意识纳入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女性创业人才为宗旨,探索符合女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1]。

一、“四螺旋”的内涵

四螺旋理论模型是在三螺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衍生的产物[2]。“公民社会”是“政产学”以外的第四个螺旋,既指知识创新行为主体,包括社团、组织、联盟等,也指公民社会中具体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公共媒体等要素。“公民社会”的加入创新性的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演变出“政府-产业-大学-公民社会”四螺旋理论模型,四个主体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协同创新主体。

二、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多数学者和高校关注点仍聚焦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域,并未将性别意识融于创业教育领域中,鲜有学者从性别差异的视角出发探索符合女大学生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创业教育模式[3]。此外,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现阶段只有部分女子院校针初步建立起“女院”创业教育模式,虽然有部分学者初探性的提出了一些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但理论色彩多于实践价值。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仍以单主体为主

高校作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的主体,确实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供仍主要由高校承担。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供从创业理论到创业实践,从政策支持到物质保障,从课程设计到舆论支持,若要求高校“举一己之力”完成显然不现实。然而,现阶段联合政府、高校、企业、其他组织与机构等协同创新共同打造多主体、成体系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局面还未到来。

三、高校女大学生“四螺旋”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在了解我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女大学生“四螺旋”创业教育模式需要从政府、产业、大学、公民社会四个主体出发。通过协同政府制度链、产业技术链、大学知识链、社会服务链四方的力量整合为一个四螺旋模型,四方联动、螺旋上升,形成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合作共同体。

(一)主导视角——政府

一方面,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创业制度环境[4]。在制定创业教育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融入性别意识,从官方政策体现出对女大学生创业以及创业教育的支持与鼓励,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政府不仅要加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机构与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而且积极倡导各主体主动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共同助力女大学生创业教育。

(二)主体视角——大学

高校作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主要应从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两方面发挥作用。在课程体系方面,高校应关注女性创业的心理特征与优劣势,适当的增设“女性创业学”、“女性创业心理学”等课程,有助于女大学生更好的“扬长避短”[5]。在师资建设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女性创业导师匮乏,高校除积极挖掘自身院校的师资力量外,也应与企业对接,通过导师“一对一”帮扶或者开设课程、讲座等形式进一步丰富师资。

(三)助推视角——产业

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双向交流机制,即“女企业家进校园”和”女大学生进企业。企业应从公司选拔人才到高校担任创业导师,形成创业指导“双导师制”,女大学生不仅可以跟随导师学习创业理论,还可以在将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与导师交流,寻求帮助。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女大学生进入企业,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运作,通过在企业中的实习、实践,为自己后续创业和公司运营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四)组织视角——公民社会

一方面,强化女性组织在女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妇联、女性联盟等组织应重点关注女大学生创业,通过女性创业交流会等形式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女大学生建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与信念。另一方面,营造宽松的女性创业舆论氛围。公共媒体应积极报道女大学生创业典型与正面案例,倡导公众建立对女性创业的正确认识与价值观,让女大学生享有较为宽松的舆论氛围以更好的投入到创业事业中去。

四、结语

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四螺旋”模式的构建对于激发女大学生创业信心,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能够凝聚“政-产-学-社”四方力量与资源,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较为完善的支撑与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四螺旋”模式也对高校创业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冯秀红,刘凤云.社会性别理论视域下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J].江苏高教,2013(6):98-99.

[2]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四螺旋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4):22-29.

[3]李虹.基于创业经济时代下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2):222-224.

[4]梅伟惠,孟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8): 9-15.

[5]朱美燕. 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8(1):32-36.

作者简介:高嫚(1994.4-),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山西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从事高等教育、创业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山西省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晋规办字【2017】2号)。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创业教育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