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动能视域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10董婷婷杨秀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济南市人才培养模式

董婷婷 杨秀

摘要:在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济南市区域经济更开始适应经济的转型发展,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支撑力量,只有将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教育的作用,而只有不断反馈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方向,才能不断培养创新型、适应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济南市经济发展的状况,从新旧动能转化的视角,思考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成长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济南市;新旧动能;高校;区域经济发展

一、新旧动能视域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世界的进步归根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是人,而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高等教育是归根结底是对适应社会的的人才的培养。所以,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建设争创双一流大学,力争培养顶尖人才,中国当然也不例外。而在新时代新旧动能转化的视角下,对人才培養提了新的要求,意味着要培养更多的新型劳动者,拥有更多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因为动能转化会导致很多传统行业将被革改革或淘汰,这意味着一些旧专业将被新专业取而代之,一些旧的培养方式将被新经济所淘汰,避免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就失业。

1、高校人才培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

现在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留在高校驻地工作,因此高校只有把握住区域经济发展动态,才能更好的向市场和企业输送人才。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提提到了新旧动能转换,从此政府多次签发的文件以及各项专题会议不断提到新旧动能转化,明确其方向。文件多次提到:推动经济要更多的倾向于依靠人才和科技创新,这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旧动能转化的意思就是将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革新,提出新技术和新模式,开放新产业。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充分发挥其政治中心、经济协调综合发展、科教文协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信息技术整合等的综合性功能。目前逐步形成了旅游经济、电子商务、交通运输、机械工程、生物研究、纺织业等六大主导产业。2016年开始,济南市迈入新旧动能转化的大潮,在这所经济文化诸城的老城中,有太多传统产业亟待革新。2018年实施新旧动能转化工程,要求济南逐步建成历史文化名城这代表着济南今后发展的重心将是经济和文化行业。要保证高校毕业生能毕业、好就业,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就是济南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

2、高校人才培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

2018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十三届全国人才一次会议中讲道“因为我们学校实际上生产的是未来,是人才,为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人才培养能力就是学校的生产力。”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就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区域经济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发展。

学生从大学开始成人,从大学期间划分专业,针对就业面向的专业选择,人才培养的好坏是关乎于经济发展的高低。山东省作为教育大省,而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高校林立,拥有43所高校,每年输出3.5万余名毕业人才。这类专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济南市作为山东省会吸引了大部分的高校高校毕业生,济南市教育和经济也必须迈入产教融合的发展模式,将产业和教学联系。

二、新旧动能视域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在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经济转型是新时代高校面临的境况,高校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极大推动者,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校职业教育逐渐凸显出就业难的困境。如果高校人才培养不能紧跟时代改革,那么高校将在经济发展中丧失自身教育的竞争优势。济南市的高校也面临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路径,只有以教育促经济,以经济引导教育,才能实现共赢。

1、新旧动能转换高校创新必须先行

人才是生产要素的重要方面,是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基础,只有人有了创新性思维,才能有创新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就要重点关注创新型的领军企业和创新型的平台,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11月,济南市评定了2018年度的创业孵化项目,其中12 家单位为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济南要依托这些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创业孵化项目和学校的结合作用,整合资源,推动校园创新力和实用性发展。目前济南市大学中大部分学校都有创业孵化中心或与企业对接的孵化项目,以促使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创业环境,提高技术、资金和人员的支持,配备专业指导老师;而政府也应该创立齐全的大学生创业政策,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支持,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2、对应经济发展,深化应用型内涵建设

目前高校发展仍然存在与经济脱轨的现象,一些专业设置陈旧,校园设施老化,新的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特别是济南作为一个老城,在章丘及长清大学城林立诸多高校。在查询这些院校的专业时,发现很多专业已经被经济淘汰,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式的变化,如一些传统的“印刷专业”“博古类专业”,并不是说这些专业社会不需求,而是这些专业人员需求量太少。部分院系专业人数不足,无法正常开启此专业,导致学生转到其他专业;一些院校的专业陈旧,过于传统,在新经济形式下,更多经济呈现出自动化、科技化的模式,逐渐手工作业将被淘汰。越是一些历史悠久的院校,进行改革越是困难,院校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但是经济改革的僵化模式,越是改革困难;办学思路和教育也是照本宣科,知识照本宣科的将上级文件指示学习了,但是没有适应本地区经济和学校发展模式进行合理转化。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面对周围新经济形式的变化,新经济模式的崛起,近年来全国院校都不断加强院系内涵建设,可见高等教育对社会人才的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济南市高等院校院作为逐渐想培养应用型学生转变的高等院校,也应该围绕人才培养改革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政策解读、工作方法等切实聚焦学院内涵建设。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计划和岗位需求相切合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人才驱动。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济南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及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济人社发〔2016〕61 号).

[2]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2018(10).

[3]丁文珺,伍玥.湖北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8(12).

[4]《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2018〕9号文).

[5]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总体规划草案(2018—2035年)》2018(10).

[6]赵瑞阳.弘扬工匠精神助推高质量发展[N].西藏日报(汉),2019-01-09(005).

作者简介:

董婷婷(1990.09-),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现代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国际关系。

杨秀(1981.9-),女,回族,山东省济南市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山东现代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管理、财务会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19CPYJ43《新旧动能视域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济南市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写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济南试水“大部制”改革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