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研究

2019-09-10刘庆国张俊强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刘庆国 张俊强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外语教育尤其是外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不断加强。相比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简直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课堂教学;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1 引言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是由教育部在2004年提出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建立新型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众所周知,网络时代下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师通过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师生间的关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学生将会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20世纪前,西方教育界人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教学就是教师艺术的展示”,世人也大多接受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行为纯粹屬于教师个性化的艺术行为,无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衡量。进入20世纪后,随着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及行为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人们渐渐改变了对教学行为的看法。人们开始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理解教学行为,分析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人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然而,学术界对这一概念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国外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产生的有效性的影响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关注视角,有的着眼于环境要素,有的从教师的应用或学校整体发展等方面来思考。考虑的重点主要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方面,其中的大多数研究往往考察不同的技术或信息技术的不同方面会给学生成绩带来如何影响,普遍得到积极肯定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陈厚德(2000)提出有效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内容、模式以及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孙亚玲(2008)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框架,从实用性角度拓展了有效教学的理论。在实践研究方面,教学效率和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得到重视。

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所以笔者在此综合多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能够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课前根据所讲授外语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设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过程的灵活性;能够科学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体现教学的积极性,拓展知识面,深化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教师应当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此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目的。

3 当前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就特别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学外语课堂都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信息技术用来辅助课堂教学,给传统的外语课堂带来极大的优势。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还能有效地充实课堂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然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从而影响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1 主观意识方面:师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且分歧较大

目前,不少师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认识还存在偏见,且师生之间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少大学外语教师仍然认为,课堂活动仍是以词汇,语法讲解和对课文的翻译为主,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把传统的纸质教科书转化为电子版形式,把教师的讲解改为PPT的演示。有些则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音频和视频资料,营造出表面上的“活跃气氛”,其实是替代了学生的主观思维,使其成为课堂上的“看客”,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减弱,在完成课堂任务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消极怠工。所以,大学外语课堂教学还是不同形式的语言输入为主,学生的输出则明显不足,其结果就是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 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无法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的授课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传达给学生。然而,现有条件下,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还是存在极大的制约,一方面,将教材内容网络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出版机构开发出来的教材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致使教材内容“滞后”,这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因为既要以教材为本,又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时就会“顾此失彼”。现行大学英语教材虽然不断开发改进,但始终跟不上时代发展所需,教材上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此外,针对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也没有进行加工和有效地取舍。信息技术虽然为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弥补了传统课堂信息容量小,内容枯燥的弊端,但是大量的信息输入与学生的有效信息获取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信息量太大,学生就会“眼花缭乱”,造成“走马观花”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认知负荷,教师提供的大量信息非但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渐渐失去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有效教学的目的。

3.3 教学手段方面:教学过程程式化严重,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往往都是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不论课程内容如何,在教学实践方面的程序基本上是固定的。一般都是先进行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然后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紧接着就是单词及课文的讲解,最后是处理课文后面的练习。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基本都是PPT演示,教师往往是强调PPT里面的内容,有时也在里面穿插一些外语方面的历史常识或相关的文化知识,缺乏必要的课堂讨论环节。另外,多数PPT片面追求华美的文字,绚丽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这种做法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忽视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其结果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过渡依赖PPT,把课堂教学变成了PPT的演示,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学规律,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难以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3.4教学环境方面:课时减少,班额加大,师生之间无法有效互动

近些年来,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大学外语课时都在缩减,据笔者所知,吉林省内的高校大学外语普遍缩减30-40学时,多者达到80-100学时。课时骤减,教学目标变化却不大,教学内容减少的也不太多,这样一来,大学外语教师倍感“忙碌”,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另外,多数大学外语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大班、合班教学,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班额较大,其结果是给课堂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有效的课堂互动又是检验课堂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但从当前大学外语课堂的实际状况来看,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只是停留在表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没有真正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然注重单方面的讲解,而学生则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很难产生共鸣,即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少数交流也多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互动性。

4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课堂教学的不断融合,是信息化时代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同时又是有效途径,它为外语教学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在二者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诸多问题,本文具体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仍需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从而有效促进外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创新,进一步推动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 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

[3]李世民; 聂文杰,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132-133.

[4]黄宇元,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 学 术 论 坛,2009(11):201-204.

[5]李梦凡, 信息化时代的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9):99-103

[6]唐丽峰, 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2):104-106

[7]张书红; 李刚,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 教学研究2014(3):104-105

[8]伍素芬,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1(11):102-103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GH180398)。

作者简介:

刘庆国(1975.2-),男,漢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建筑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副教授,从事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英语教育教学研究。

张俊强(1978.11-),男,汉族,吉林省白山市人,吉林建筑大学,语言学硕士,副教授,从事语言学和教学法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素养提升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活动的整合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