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们的假期

2019-09-10杨建业

杂文月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端端体魄长假

杨建业

本报讯:国庆长假期间,各类庆祝活动精彩纷呈,目不暇接。但本报记者将触角伸到中小学生群体时却发现,长假期间他们大多没有休息。本市某名校的初二学生,几乎是在作业中度过节日的。该校的安排是,前四天,即10月1日到4日“休息”,但同时布置各类作业及背诵计有千把道题,实际上孩子们仍在天天学习。但尚能睡够6个多小时,就已算是“休息”。10月4日,为第二天到校自习准备月考,孩子们又开始做题到半夜。记者暗访时随机采访了某名校一位初二女生,据她讲,她在10月4日,为完成作业,半夜两点才上床。但还有比她睡得更晚的学生,直到凌晨四点多才就寝,7点多又得起来,由家长开车去送睡眼惺忪的孩子去学校自习。截至记者发稿时,10月6日到7日开始各课程历时一天半的“月考”还在进行中。记者呼吁,从中央到地方,已多次要求给中小学生减负,希望各个学校以学生为本,切实落实好中央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指示云云。

上述内容,是引自于哪家报刊的快讯吧?错!国庆长假期间,大多数报纸已休刊。此乃不才根据身边实际发生的情况虚拟的一条报道也。

对这则虽未见报却十分真实的消息,不知其它人怎么看,就笔者而言,至少有四个感受:

感受一:都说如今的中国孩子在蜜罐里长大,不能吃苦。错!请问举国上下,哪个成人能天天从白天干到第二天凌晨这样连轴转,连节假日都不能幸免?但成人做不到的事,中国孩子硬是做到了!请问今后还有谁敢在中国孩子面前妄称“辛苦”?当然,机器人例外。

感受二: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个“强”,既指体魄强,更指智力强,创新思维强。但目前这种高强度的应试教育训练,究竟是把孩子往哪个方向驱赶?是体魄更强了还是创新力更强?是双赢了还是双输?有识者自忖之。

感受三:近读巴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随想录》,发现这种“过劳式”学习并非自近日始。巴老当年慨叹外孙女端端作业繁多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倘使我晚生七十年,今天我也得在非重点中学里受填鸭式的教育吧。幸运的是我做孩子时并没有那么多作业,那么多的功課,我还有时间开动自己的脑筋胡思乱想。不要轻视胡思乱想,思想有它自己的路,而且总是循着思路缓缓前进,只有多用自己脑子思考的人才有自己的是非,才有真正的探索和追求。”巴老在《说端端》《再说端端》和《三说端端》中一再批评当今中小学教育的弊端。其实,端端那个时候,也不过“五点半钟就起床做作业,晚上总是忙到八九点钟”,哪像如今这么疯狂!倘使巴老能活到今天,再看到自己的重外孙———端端的孩子是怎样成为“特困族”的,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恐怕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吧?

更深长的反思,恐怕还要追溯到上世纪的1964年,那时,毛主席就发表过这样的意见:“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

“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想来老人家当年这番议论,也绝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感受四:“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看来有关部门对当今中小学这个难以摆脱的困境也并非一无所知,只是无法“知行合一”而已。建议各级教育部门领导今后竞聘上岗时不妨立下一条军令状:凡欲上位者,不问出处,谁能在任期内既不大影响升学率,还大大地改变了孩子们的“特困”现状,谁就上,否则,就赶快让位。相信重聘之下,必有贤能。

猜你喜欢

端端体魄长假
十二生肖·牛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端端:我在端午节过生日
我的“监护人”
长假(外一首)
长假
好体魄 跑出来
宠物相伴,成就小小男子汉
宠物相伴,成就小小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