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技巧

2019-09-10陈祥平

南北桥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技巧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陈祥平

【摘    要】教学技巧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技巧上应该避免程序化的文本教学,进行知识整合;辨别整体感知与问题探究之间的关系;改变学生语言劣化的现象。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1.094

经教育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技巧与三个方面的两极因素相关,一是热情与理解对应冷漠与强制;二是循序渐进与条理性对应好高骛远与拖沓;三是引导与刺激对应灌输与单板。教师的教学技巧越接近于积极因素,越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却常常顾此失彼,倒向另一个极端。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技巧进行一个简单的论述,以帮助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质量。

一、避免程序化的文本教学,进行知识整合

文本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脉,多数的语文知识都是通过文章学习而获得的。但是,当下的语文课堂越发走向一种单板、僵硬的模式化教学,学生难以感知到教学的人情味、灵动性以及创新性。教师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难以真正感知语文的魅力,丧失了对文字探索的好奇。走出教学的窠臼,让教学不断输送源泉活水是当下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普遍套用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按照教学流程先讲课文中的生词僻义,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总体浏览,总结段落概况,最后逐段分析,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提炼。这个教学流程总结起来就是整体感知——局部探索——总结的过程。教师应该知道教学效果不佳不是这个流程错误,而是教师仅仅把它当作一个流程,即缺乏对知识讲解的创新和灵动性,没有自己和教学的眼光,教学缺乏新、活、趣。

在面对该问题时,首先教师应该对文本处理的流程进行一个取舍、精化以及处理,以学生和文本内容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将学生的整体感知与情感、态度相融合,赋予文本鲜活的生命,让文章内容、思想走进学生的世界。其次,教师在设计每个流程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性,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让学生立足文本,既能走进文本构造的世界,也能看到新的一片天地,有所收获。比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作者想通过对父亲的回忆、逝世暗指自己应该长大了。教师在此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什么事情促进自己的成长,成长的必然过程一定是带着阵痛和失去吗?这样既可以将文章融入学生的生活,也可以解开学生成长中的一些疑问,挖掘学生的情感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当一名教师对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已经轻车熟路之时,往往不会局限于教学的流程和文本的框架,他能够巧妙的安排教学程序,赋予每一个流程生命和灵性,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学生往往能够进入一个全新的语文世界,感受到语文别样的魅力。

二、辨别整体感知与问题探究之间的关系

没有一定铺垫的教学就像是空中阁楼,摇摇欲坠。在初次阅读一篇文章时,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开动脑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往往给学生提出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对接下来的教学具有强烈的排斥感。出现这种现状是因为教师对整体感知与问题探究之间的关系缺乏一个有效的思考和辨别。整体感知是问题探究的基础,问题探究是整体感知的深化,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如果在学生缺乏一定基础和情感铺垫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这种打着自学、动脑旗号的教学目标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意愿和动机。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一篇文章时,教师应该先给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铺垫,这种铺垫可以是文章的背景,学生在阅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亦或者是为学生搭建的阅读框架,然后再提出一些具有进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阅读感知和问题探索的。但是,整体感知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师可以将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文章的某一个段落进行模块化教学和问题探索,这种教学技能能够凸显教学结构,细化教学内容,明辨文章的重点。

三、改变学生语言劣化和无动于衷的现象

网络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对语文课文中文人骚客所抒发的情感已经越来越淡漠,并且难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甚至被学生嘲笑为“假大空”。思维的空洞,情感的缺失进一步导致学生作文言语的粗陋不堪,这成为众多语文教师教学中的痛点。

首先,教师应该知道现代网络的发达、网络文学的兴起以及影视作品等当代文化产物并没有腐蚀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对传统的文化缺乏一个深刻的体会和经历自然难以引起共鸣,而教师唐僧般絮絮叨叨的课堂讲解模式更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这种现状。人类自古以来的情感需求都大致相同,变化的只是情感的载体和形式罢了。比如,《那年那兔那些事》用当代年轻人所普遍能够接受的形式表达了上一辈革命和爱国情怀,获得90和00后的普遍喜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现状,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手中的利器,学会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传递情感。另外,当代的学生情感极其丰沛和充实,在调动学生情感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把握适当性,让学生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其次,改变学生语言劣化的情况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教师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积累一些较好的素材,以供表达自己的想法。鉴于网络语言表达对学生影响的深刻性,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不同语言的优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以一个文化包容的态度进行教学,切莫形成刻板印象。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辨别什么叫做好的语言,好的语言不仅仅符合语境,而且能够将作者自己表達的观点形象化、生动化,符合读者的逻辑判断。语言学习多是从模仿开始,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语言,教师可以找出一些言语和观点经典的文章以供学生学习和赏析。比如,《滕王阁序》在遣词造句上语言组织熟练,表达方式独特,言简意赅,能够成功引起读者的某种情绪,许多地方都值得学生学习。

教学技巧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素养、专业能力的表现,它是教师教学情感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是教师教学行为反思的结果。教师应该知晓离开教学能力谈教学技巧都是鸡肋,而提高教学能力需要教师加强专业知识的积淀,反躬自省,转益多师。在专业能力达到一定境界和高度后,需要教师不断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

猜你喜欢

教学技巧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