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践探讨

2019-09-10刘敏红

南北桥 2019年7期
关键词:游戏化学前教育教学策略

刘敏红

【摘    要】开展学前教育工作时,要注重立足于教学内容设计游戏,还应重视设计趣味性游戏、益智类游戏等等,不仅将教材内容与游戏融合起来,还要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学习、思考知识,并在幼师的引导下,与其他同学共同合作完成游戏中的任务,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增强幼儿团结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和成长,表明游戏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192

文章提出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幼儿在游戏中快速接受知识,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

一、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游戏化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如果教师设计的游戏无趣,很难调动幼儿主动融入到游戏中,致使幼儿认为游戏无聊,难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设计的游戏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打造趣味课堂,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游戏中的知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游戏化教学还具有互动性和激发性特点,幼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时,应突出幼儿主体地位,注重以幼儿为中心,使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与同学沟通和交流,不仅加强互动,还活跃课堂氛围,逐渐消除幼儿的厌烦感,使幼儿对游戏化活动感兴趣,进而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表现自我,并主动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幼儿转变了被动的状态,更好地学习知识点,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知,分析学前教育游戏化特点,对于促进幼儿教学工作高效进行起到推动作用。

二、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

(一)开展益智类游戏

幼儿阶段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师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时,要注重开展益智类游戏,从而展示多样化的拼图,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拼图,促使幼儿对拼图感兴趣,主动拼接各种图块,整个过程中幼儿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活跃更灵活,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力。同时,幼儿拼图过程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和分析,以及想象图案的形状,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并开发幼儿智力,逐渐提升幼儿智力水平和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点,选择一些色彩鲜明的拼图,开展拼图游戏活动,深入落实益智类游戏,调动全体幼儿主动拼图,并在拼接图片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以及仔细观察不同图块的形状和图案,快速判断应摆放的位置,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非常有利,有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可见,开展益智类游戏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游戏

现阶段,学前教育中幼师要想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积极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游戏。如果教师脱离教材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将导致幼儿游戏过程中只顾玩,没有学到知识,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材涉及游戏,才能确保游戏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促使幼儿一边玩一边接受知识,逐渐使幼儿对学习知识感兴趣,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认识数字”时,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猜一猜”游戏,幼儿面对面站好,身后摆放数字卡片,幼儿运用肢体语言展现数字,便于对方猜出,使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最多即为胜出,幼儿在明确规则后,主动用肢体语言或是手势表现数字,整个过程中幼儿快速认识诸多的数字,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1]。

(三)开展游戏竞赛活动

目前,幼师运用游戏化教学法时,可以开展游戏竞赛活动,组织幼儿进行“丢手绢”竞赛活动,规则为幼儿围坐在一起,丢手絹的幼儿选择一名同学,在身后丢放手绢,当这名同学反应过来后,快速起身追丢手绢的同学,追上游戏继续,没有追上需表演一个节目,要求表演的幼儿唱出所学的儿歌或者跳舞。全体幼儿清楚游戏规则后,积极主动投入到游戏竞赛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进行游戏,整个过程中不仅加快幼儿反应速度,还使幼儿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唱歌能力。同时,跳自己擅长的舞蹈,有效增强幼儿四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可见开展游戏竞赛活动,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性[2]。

(四)将游戏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对各种游戏比较感兴趣,幼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将游戏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前的趣味性,使幼儿对游戏感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学习和分析知识,提高幼儿的参与性[3]。

例如:学习“认识生字”时,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材内容融合起来,在黑板上写出不同的生字,而后,组织幼儿开展“抢凳子游戏”,规则为当音乐响起时,围绕凳子转圈,音乐停止抢座凳子,没有抢到的幼儿,说出生字,并表述含义,幼儿游戏过程中自觉遵守规则,积极表述生字和含义,不仅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使幼儿认识诸多的生字,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得以提高。由此可知,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幼儿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并且,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可见,游戏化教学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五)引导幼儿合作完成游戏中的任务

现如今,游戏化教学策略应用于学前教育中,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幼师积极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并在游戏中布置合作任务,从而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完成游戏中的任务,促使幼儿积极合作与配合,逐渐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如:藏起一件物品,之后,教师说出一些线索,幼儿积极沟通,最后决定一起合作找寻物品,整个过程中幼儿分工明确,各自找不同的位置,一边找寻一边相互商讨和讨论,最终总结线索中提供的信息,共同合作找到物品,整个过程中幼儿积极思考的同时,主动合作和交流,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水平、合作能力、思考力。可见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完成任务,有效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4]。

参考文献

[1]杨大玉.浅议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3.

[2]邹胜男.论学前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开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30.

[3]王波.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分析[J].求知导刊,2015(06):116.

[4]颜星明.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5(04):214.

猜你喜欢

游戏化学前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