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级学生作文“下笔难”的探究

2019-09-10刘修春

南北桥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刘修春

【摘    要】我所任教的四年级,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打不开思路,想不出该写什么。这就是困扰学生的“下笔难”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一直解决得不够好。对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多年的探索和尝试,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作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思路开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151

一、转换学生角色,转换写作视角

学生作文中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局面,多是因为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不少学生照搬他人的作文,或拼凑作文,“无病呻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新意,缺乏个人创造,“千文一面”。长久下去,学生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而没有让学生达到兴奋点是难以写好文章的。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可用“两转换”加以解决。

(一)转换学生的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学生来说,在家里他是个孩子,有祖辈亲人和爸爸、妈妈……在学校里他是个学生,有老师、同学……他们太熟悉自己的这些角色,所以写起记人类的文章来,总少不了我的老师、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些烂熟的作文题目已激不起学生写作欲望。在被动的写作过程中,他们往往容易把人物模式化:写老师就是“辛勤的园丁”,写妈妈便是“慈祥和善良”。时间一久学生的思维就凝同了,提笔就是“三板斧”,但如果转换学生的角色,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二)换学生的写作视角鼓励学生多角度立意

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确立不同的中心,从而定出有不同立意的作文。其中尤其应鼓励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认识事物。例如在指导“一次参观活动”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去立意。在写作前交流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注意参观的过程、所见到的事物。见到他们的思路一时拓展不出去,我这样问:“在参观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不愉快或不该发生的事?有没有看到过一些好的景象?有没有遇到过特别感人的场景?”学生发言踊跃,作文内容由单一拓展为多项。由于立意不同,学生作文色彩斑斓,内容风格迥异。

二、想象交流,开阔思路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心中永远有许多想也想不完的奇怪念头,学生的想象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教师只要引导得当,打开他們想象的桎梏,让他们把想到的说出来、写下来,就为作文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满足他们交流、表达、讨论的需要,也会对学生写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联想法开拓思路

联想法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事物的一个方面“顺藤摸瓜”想到其他方面的一种方法。如看到青松想到革命者,由蜜蜂采蜜想到辛勤劳动的劳动者。在一次记人作文中,学生打不开思路,不知道写谁,写他的什么好。为了教学生找材料,我决定用联想的方法示范指导。我告诉学生这个题目如果让我写,我会写我的朋友王某。我是这样联想的:他长得特帅气,是个很漂亮的小伙子。他不仅长得帅气,歌还唱得好。由此想到:在晚会上,他动情地为师生演唱的情形。他不仅歌好,人品也好。继续联想到:晚会后,一名同学严重腹泻,夜里十一点钟他背着同学去看病。然后,我让学生也用这种方法进行联想,学生思路大开,作文一气呵成。

(二)鼓励想象开拓思路

插上了想象翅膀的作文,才是充满活力的作文,而缺乏想象的作文就像是死水一潭。要让学生作文充满生命力,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如一位同学在写作课上告诉我:她心爱的一条小狗误食死鼠被药死了。我就鼓励她想象小狗是怎么吃下它的,吃后有什么反应,它向主人求过救吗?想象它痛苦挣扎的样子。该学生受到启发,写出一篇饱含深情的作文。

(三)讨论交流开拓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本身就可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自己没昕到或没见到的事,这将为作文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各抒己见中交流各自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的打算,从而受到启发,想出自己该怎样写。写作《一件新鲜事》时,我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解题,打开思路。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新鲜”是文章题目的“题眼”,找到“题眼”后还必须进行推敲。学生又经过讨论,认识到:“新鲜事”是新近发生的少见、新奇的事。讨论后,我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新鲜事,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讲后大家评议是否“新鲜”……这样学生喻快轻松地完成了本次写作。

以上几点是我为开拓学生思路所进行的有益尝试。总之,学生是作文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作文教学是不成功的作文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