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儿童徜徉于诗歌天地

2019-09-10梁光成

南北桥 2019年7期
关键词:儿童诗策略探讨教学

梁光成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意的民族,悠久灿烂的诗歌文化基因一直藏在民族的血脉里,为儿童诗教学提供了一片深厚的土壤。将诗,尤其是儿童诗引入教育,引入教材,引入习作,让儿童在充满诗意的世界里去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去感知诗歌中所体现的博大胸怀、去欣赏诗歌语言的独特美感。不仅能够促使儿童的思想、道德、言语、行为进行美与善的圆融,还能将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让他们的童年变得童心活跃、童真永葆、童趣盎然。

【关键词】儿童诗  教学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99

在儿童诗教学活动中,尊重儿童的天性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教师能够关怀儿童纯真的内心世界,真正走进儿童这个群体,主动去创造优美的诗歌情境,促发孩子的诗思、诗情、诗感的发展,让教育目的得以一点点走向现实。笔者将与同仁共同分享工作教学中的点滴。

一、教学目标回归儿童

对于儿童诗教学,其教育对象是儿童,那么教育目标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儿童这个主体存在,尊重儿童生活本位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目标确定为儿童诗“儿童化”。这里所强调的儿童诗“儿童化”是以儿童诗“成人化”为比照的。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儿童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儿童的定义常常游离在成人世界的边缘,甚至会模糊儿童与成人的边界。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也被带入到诗歌教学中。有些一线教师在开展儿童诗教学时,会用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儿童,从而以成人的理解来设计一趟诗教课。这对于儿童来说,会难以理解、难以接受。从而对儿童诗的学习与创作产生迷茫的情绪,慢慢丧失对儿童诗课堂的兴趣。那么,作为儿童诗来说,它来源于儿童世界,是儿童易于接受的一种文学体裁,儿童可以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知,可以用纯真的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趣事,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表达的满足,收获欣喜感和自豪感。

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就要先明确自己的教育对象是谁,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对教育对象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明确了受教育者的情况,才能对其开展有效的教学。因此,诗歌教学只有回归到孩子本身,才能够发现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才能体会儿童语言的趣美之处,才能深刻感受到儿童天性的可贵。教师带着一颗走进孩子的生活,以诗歌这种儿童最为亲近的方式接触儿童的内心世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在语言的互动中深化情感体验,使得儿童诗真正成为儿童的诗歌,而不再冠上成人的色彩。

其二,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诗歌教学目标作相应的调整。儿童诗教学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其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如果我们将一堂主题一样的诗教课放在不同年级上,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拥抱大自然》诗歌课,在三年级上课的时候,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是诗歌的仿写环节,孩子都乐于编写故事,都觉得这是一种趣味性的游戏。而在一年级上课的时候,学生感兴趣的是前面的句式训练,通过音乐和图片的引导,然后按照老师给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这就说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儿童诗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水平。教师应该依据孩子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诗歌教学的目标设定。目标设置不易过高,过高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对诗歌产生畏惧心理。目标设置不宜过低,过低会降低孩子的成就感,会减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所以目标的设定要以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参照,而不是以教师的视角去拔高学生的成长发展。

更为具体地来说,教师长期使用优秀诗歌作为学生的追求目标,这就已经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自由。模仿固然是学习诗歌创作的一种方式,但是儿童学习诗歌,真正追求的是自己的诗歌作品以及生活感悟。儿童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那么教学目标的设计就不能忽略这一点,不同学段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在把握住孩子特点的情况下制定教学目标,开展适合学生接受的诗歌教学,这样才凸显了诗歌教学的实用价值与意义。

二、教学内容基于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在课堂、课本里,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选取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中深化道德认识。在当下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下,有些学校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校本教材的撰写,促进了孩子对于诗歌教学的兴趣,也促进了诗歌教学的开展。然而,对于一线语文老师来说,在开展诗歌教学之初,在“自己课程”开发的选材问题方面肯定会遇到许多困惑,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方面,从儿童的生活中找寻素材,重视孩子的真实体验。儿童的生活体验是情感创作的来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对于儿童诗创作的取材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孩子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各自的生活中会发生很多不同的事情,有的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有的带给我们忧伤,因为这些事情而产生的各类情绪,是真实生活的反应。所以,儿童诗教学的内容应多取材于儿童的生活,看看孩子对感兴趣的内容在哪些领域,多去展现孩子真实的一面,这样孩子的真情实感才会跃然纸上。

另一方面,打破一贯的技巧讲述,创新诗歌教学方法。一贯地讲究技巧的运用,只会讲学生的思维牢牢框住,没有想象的余地,情感也受到束缚。现在,一些儿童诗课堂中普遍以课本诗为主导,为学生打下诗歌创作的基础,教师甚至期望通过这一种类型的诗歌教学可以提升全部学生的語文素养,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诗歌课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水平,选择几种不同的种类进行搭配,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也可以分为不同的主题进行教学。从多个角度触发学生对于诗歌创作的思考。除了课本诗以外,还将童谣、图文诗、故事诗等的创作方式引入课堂,源源不断地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并且教学方式变化多端,有诗歌活动课、诗歌赏析课、诗歌创作课等等,从不同的方面引起学生对于诗歌课的兴趣。久而久之,每位学生都爱上儿童诗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喜欢阅读诗歌、创作诗歌。

总之,在儿童诗教学中要尊重儿童纯真的本性,努力创造诗意课堂,开启学生的诗性智慧,和学生一道去发现生活之真,感受自然、社会的真挚情感,收获诗意的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儿童诗策略探讨教学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