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9-09-10唐佳群

南北桥 2019年7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唐佳群

【摘    要】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教育各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能够减少学生机械模仿学习语文知识的情况,让学生更好地在语文的世界里遨游。但事实上,由于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还不够完善,因此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课堂效率还没达到理想的高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98

随着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深入,出现在合作学习教学课堂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些老师不注重合作学习的策略,导致语文合作学习过于表面化,学生互动合作不充分,合作学习成效不明显,甚至很微小。因此,现行情况下,为了提高语文合作学习课堂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认真、严肃的重视在语文合作学习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其他语文老师共同探讨、研究高效开展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保證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正常地进行下去,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精心设计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选择有探究性的、有讨论性的教学内容是展开有效的语文合作学习课堂的第一步,所以老师要在选材这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老师可以从多角度来进行选材,老师选择的阅读任务或者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还要具备趣味性和思考性,这样学生才有思考、交流和讨论的意义。比如,在学习苏轼的古诗《题西林壁》时,老师可以针对古诗的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来设置问题,提问学生几个问题,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如何理解诗人写就的这一句话。然后再让学生展开合作讨论。另外,老师在给学生设计阅读任务或者写作任务等活动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适当的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任务要能激发学生想要挑战的意识,学生一旦有了想要解决问题的意识之后,便会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之中去,全班学生的参与度高了,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各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才能有序、积极地进行下去。

二、合理的划分小组成员,保证小组分工的科学性

老师除了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问题外,还要考虑小组成员的人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组成员的人数也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学生的性格特点甚至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分组。下面介绍几种划分小组成员的方式、办法。

(一)就近原则法

就近原则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位置相近的几位学生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比较常规一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老师划分起来也比较方便,学生不需要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调换位置,并且邻桌之间学生比较相对比较熟悉,合作学习时营造的氛围相对宽松、活跃一些,所以讨论起来也容易让学生进入状态。

(二)人际圈分组

这一种分组方式主要考虑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在分组前老师需要了解班级里面学生的朋友圈,以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为依据,逐步将班级这个大的集体分解成多个小的集体。另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组别和集体。由于在这种小集体中学生和学生之间有相似的行为举措,性格相近或者互补,又相互了解彼此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板。因此,他们合作起来无形中就有一种默契存在,小组成员间比较团结,凝聚力也相对较强。这一种分组形式和就近原则法有些类似,在合作探究时小组内成员都能起到一种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沟通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两种小组划分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或者学习成绩都相对较差的情况,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挥,也不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分组时,还要再做一些人员调换等工作。

(三)以学习能力为依据来分组

与其他两种分组方式相对不同的是老师在分组时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况来进行分组。老师在进行此类分组时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还要遵循“组内差异”、“组间互质”原则,理论上来讲要将学习能力差不多学生分到不同的组别,小组内成员要既有优秀学生也有“学困生”,其目的是为了使班级内的“学困生”能够在学习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的带动下,能够基本掌握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并且由于优等生的思维较常人敏捷一些,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也很强烈,因此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帮助他们开拓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渐摆脱“学困生”这种情况。

老师要通过灵活的分组方式,将学生完成知识任务的激情带动起来,也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生接触的情况下,性格以及身心健康水平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三、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稍差,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同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老师要担当起组织、在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工作,管理好语文课堂的班级秩序,带领学生掌握一些有关语文合作学习的技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参与任务型合作学习。

另外,老师还要在学生积极探讨的过程中,围着教室来回巡看检查,这样一来可以时刻了解学生任务的进展,还方便于学生一有无法克服、攻克的问题可以及时发问,与老师交流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进而对问题、阅读材料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更深的见解。由于老师的检查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交头接耳、在讨论中趁机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最后,在学生合作探讨问题的同时,老师还要经常鼓励学生多多向其他学生学习,并积累每一次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完善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老师还要鼓励学生要勇敢的和组内成员说出自己的答案,不能有畏缩心理,在面对其他学生提出的建议时要虚心接受,还要在其他成员说出自己答案的时候认真听取、分析、了解其他学生这样做的原因,从别人的语言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学生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老师再给学生公布答案,让学生对照着答案再来重新思考一下问题的答案,认真考虑自己和答案不同的地方,鼓励学生多反思自己的过错和学习过程、多总结学习经验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师设计好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环节和内容,教给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探讨的技巧,合理安排、组织合作课堂,让课堂的秩序变得有序、完善,相信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一定能够掌握合作学习的要领,拥有团队奉献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向着健康、积极、自信的方向成长。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