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课的开展策略探究

2019-09-10游蕾

南北桥 2019年7期
关键词:读图课程标准教师

游蕾

【摘    要】初中地理学科有较广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内容,也贴近实际生活。而地图又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其应用具有广泛性、不可替代性。利用地图辅助初中地理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地图这种更为直观的教学工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地理现象,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图课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51

地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基础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也存在很多学生比较关心或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地图的出现弥补了语言形象性不足的缺陷,它具有一定的直观性,更利于学生理解。同时,利用地图辅助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学好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发展,而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不断提升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师应加强地图教学的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有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与趣味性,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将地图作为地理的好帮手,从而帮助其掌握、记忆相关知识,提升地理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地图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常见地图和地理图表,提升其识图、制图的技能,从而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比如,在“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将地形图分层设色,不同的海拔高度用不同颜色表示,引导学生总结中南半岛各地区的海拔高度与范围等特点,这样,学生能够获取更直接、形象的地图信息,更好地理解、掌握、总结出:中南半岛北高南低的地势所形成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二、突出重点地图,分清图中主次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地图。重点地图是地理中考的重点,地理课应经常运用,重复出现,强化记忆。如七年级上册中的大洲大洋图、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图、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等;八年级上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及中国地形图,还有一些区域地图,如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各类地图,我国的四大区域地图,及我国京、港澳台等省一级的区域地图等。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分清图中主次。课本中的地图较复杂,内容较完整,但是课程标准并没有要求学生全部记住,所以我们要善于取舍,分清主次,截取图中的重点内容并告知学生。如读我国民族的分布图时,重点要知道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及汉族的分布,以及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而不是去具体了解各民族具体分布在哪个省。又如读长江流域水系图时,应从图中重点提炼出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洞庭湖及鄱阳湖,湘江、赣江和汉江等主要支流,三峡、葛洲坝水库,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

三、引领学生观察图像,培养读图意识与能力

学生准确读图是实现有效地理地图教学的首要前提。在初中地理地图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引领班级学生观察图像,从地图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尤其是隐藏其中的地理原理以及规律,深化理解地理课题知识,实时培养读图意识与能力。

以《世界的气候》章节下《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能力水平,从不同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合理化引领,指导其准确阅读当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分布图中不同分布带气候类型,比如,热带、寒带,初步整体感知分布图。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师生以及生生互动,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引领各层次学生观察图像中各类气候分布规律,在对比、分析中获取重要的地理信息,比如,热带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间;寒带气候大致分布在南极圈、北极圈以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课堂互动环节,准确把握班级学生在读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学补充《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课题教学相关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使其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借助合理化读图,准确把握《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课题重点与难点知识,在无形中培养读图意识以及能力,能够高效应用地图,实时实现《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课题教学目标,为实现有效地图教学提供科学化保障。

四、借助地图化繁为简,突出教学重点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将复杂的地图重新设计成所需的简图,简明扼要地传达重要信息,突出教学重点,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其绘画地图的技能。比如“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分别用蓝色笔、红色笔画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然后引导学生从地图册中找出铁路干线的名称,并总结我国铁路“五纵三横”的分布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南北、东西干线交汇处形成的重要铁路枢纽有哪些?又有哪些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这样,复杂的“五纵三横六枢纽”的特点能更加清晰、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加深其对相关知識的理解与记忆。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和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地图使用能力。如:引导学生沿着某一条经纬线或某一个农业带分析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便于学生对该地位置概况的深刻理解,从而归纳、总结某种地理要素的地点、范围、特征与规律。

如,在“京广铁路”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看其所经过的各省市概况,充分调动出学生头脑中当地的各种地图,从而关注地图的整体性,找出农业资源、水能及矿产等,并由此拓展到铁路对该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更应不断开拓创新,重视并不断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灵活应用多种媒体和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自主体验与感受,在地理教学中不能脱离地图教学,不能让学生干巴巴地背地理知识点。对地图教学应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好地图,形成有效的地图思维。这样,学生就能用地图学习地理,对整本书的地理知识能用几幅图来概括、梳理、整合清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

[2]贺尧.心理地图——初中地理教学的阳光[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187-188.

[3]吴鹏.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法的拓展应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4):287.

猜你喜欢

读图课程标准教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最美教师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读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