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

2019-09-10黄忠艳

南北桥 2019年7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小学数学

黄忠艳

【摘    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言堂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忽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加之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更是导致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如何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兴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回答问题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48

回答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回答问题这个环节,小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调整不平等的师生伦理观,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主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不拘泥于传统的师生角色,要明确师生交流沟通是双向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的关系,“我与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一)教师要在观念上建立与学生平等,放棄“霸权”

“一般说来,对话指一种平等的交谈以达到两种世界的交融。没有平等,就成了教训和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就好像水遇到了油,谈不到对话与交流,也撞不出美丽的火花。”由此可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对话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放弃“霸权”,改变“高高在上”的做法,要从内心深刻意识到自己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教师仅仅是在年龄上和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上多于学生。韩愈曾经说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说教师只有在课堂中采取“亲民”的策略,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才会乐于与教师进行对话。

(二)教师要善于倾听,做学生最忠实的听众

倾听是一种理解的方式,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更是一种对话的态度。教师不但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有独立的见解和想法,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表达空间。教师要把倾听作为一种能力。倾听的意义在于以言说者的声音撞击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情感需要在共鸣中得到释放,以言说者的声音撞击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在撞击中闪现火花,释放新质。教师只有做了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感受,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话语的内涵并且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这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生成。

二、丰富提问方式

总的来讲,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可以从“一对一”转向“一对多”和“多对多”。

(一)超越“一对一”的提问形式

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可能就某个问题和某一位同学展开讨论,但是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虽然正在进行的互动在形式上是一对一的,可是教室里的其他同学是在聆听的状态,没有参与到对话中去,所以教师与某位同学的一对一的互动时要注意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首先,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要仔细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如果察觉到别的学生有疑问,那么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指导。比如老师在与某位同学交流完后,对全班同学说:“大家都听清楚了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呢?”等等。其次,要求教师在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善于发现这位同学在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比如说思维镇密这些优点,并且能及时的引导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同样的,该同学在回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能适时适当的指出来,并且引导大家不要犯类似的差错。最后,就是教师要有“明知故问”的意识。有的时候同学对于问题已经比较透彻了,可是老师为了帮助其他还没有弄明白的同学,仍然要坚持就这个问题与该生进行交流,以此来让其他同学通过倾听别人的思路弄懂问题。

(二)采用学生齐答的形式

除了课堂上一对一的提问方式,教师还可以运用让学生齐声回答的方式来与学生集体沟通。采用这种形式的问题往往非常简单,基本上是教师说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这种一对多的对话方式,是学校教育中所特有的,这种独特的对话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励胆小的孩子响亮的回答问题,除此之外也让不太确定答案的孩子答错了不至于尴尬。比如让小学生同时背诵乘法口诀表。

(三)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

如果问题难度较大或者比较开放,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参与讨论,这样形式的讨论可以涉及全班大部分学生。教师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一对一问答或者学生齐声回答的形式相比,可以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给学生展现个性的平台。

(四)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是现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现在仅从课堂教学对话的角度来看,在课堂中,由于同年级的孩子们在心理、知识、经验水平上都差不多,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更容易有安全感,这会促使他们在小组中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更易倾听同伴们的观点。小组合作中主要是生生交流,这很好的补充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弥补了一些特殊情境下的课堂互动遗憾,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互动机会,并且培养了孩子们的表达、倾听和质疑能力。笔者认为,小组合作互动时要取得不错的成果,要具备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任务。也就是说教师在布置任务给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让学生明白这个任务是要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下完成的。成员在共同完成任务时要懂得分工协作。其次,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检查小组任务。有些教师只会布置任务,而具体讨论什么,要想得到什么结果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还有些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后从不总结讨论的结果,只是讲一句“好了,现在讨论结束”,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学生当然也不会投入。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来检查任务,如“经过刚才的讨论,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论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最后,就是要进行小组活动。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凝练问题,鼓励小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