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攻略

2019-09-10王友明

南北桥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王友明

【摘    要】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关注影响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注重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攻略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43

小学时期的学生就像是一棵幼苗,要想长成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必须经过雨露洗礼,阳光的恩泽,土壤的养育。同时,在成长为大树的过程中,学生还要承受暴风雨的袭击、病虫的侵害、土壤的退化。而家长和教师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模范,他们要共同守护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状况,支持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中的重要一员,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攻略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和反思。

一、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

学校教育仅仅是学生成长中的一方面,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能缺席,家庭教育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根本所在。当下,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从课堂延伸到课后,教师不仅仅要做好课堂备课和讲解,还要与家长之间积极沟通和配合。在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之时,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之间的差距,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有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的学生却差之甚远。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教师仅仅是学生一生中一个短暂的角色,家长则扮演着长期的角色。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必定是不同的,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孩子对老师教授内容的反馈也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这种反馈,从而知道学生易错点。在大众教学上,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人,通过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教师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決问题。

但是,当下很多教师将自身的教学任务归咎于家长。这不仅不能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还会让家长对学校教育心生埋怨。所以,教师应该清楚地划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应该是给孩子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在孩子的性格养成,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下功夫。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做作业是否认真,坐姿是否端正,有没有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至于作业对错,学习上的问题,则是属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应该由更专业的教师去完成。

二、关注影响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因素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只有教师清楚地了解教学中各个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后并没有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个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导致教学难以进一步的精化和细化。其实,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堂结束之时,可以适当地对课堂因素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以帮助接下来的教学。下面就几个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课堂时间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中,做最有效的事情,是教师测量课堂时间的有效方法。小学阶段,由于教师有较多的教学时间,所以教师很少顾及到教学时间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精化时间,用浪费的时间进行更多的教学,或者给予学生更多反思的时间,教师的教学将具有一个深层次的提高。教学时间的安排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也要考虑课堂意外状况的发生;既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也要考虑教学的难易程度;既要考虑衔接时间,也要考虑弹性时间。另外,课堂时间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教师积累一定的经验,经验越高的教师对时间的把控能力越强。

(二)学生的配合程度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教师所面向的主要对象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配合程度越高,课堂的效率越高。而教学中,最难以把控的因素便是学生。课堂中教师的情绪、课堂氛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学生的配合度。所以,教师要提高与学生的配合度,必须学会将不可控因素转变成可控因素,提高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加强对课堂可控因素的把控,努力与学生达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教师在私下要做足充分的备课准备,课堂上要学会利用一些有效的办法,如奖惩、正激励等方式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配合度。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越精细,课堂效率越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课堂内容、课时等因素,遵循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教材与自身讲解问题的吻合度,并非吻合度越高,教学越有效。而是教师要学会有原因、有创造性的进行教材内容的删减。另外,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还要特别考虑课堂中意外因素的发生,比如,学生突然提出教案设计以外的问题时,教师应抱以怎样的心态,如何控制教学时间。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

三、注重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思维方式从逻辑上看是逻辑模式,从心理上看是一种心理模式。由于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积淀,导致教师的思维模式具有潜在性、固定性、个体性。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带队人,教师犯错可能导致学生跟着犯错。所以,教师的思维方式对教学有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教师思维转变才能带领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当下,时代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变化,推陈出新,能够积极应变,从知识给予型思维方式转变成开放性思维方式。另外,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讲究学生“听话”,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进行下去即可,所以教师的话就是“圣旨”,这也进一步导致教师原有思维模式的根深蒂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反思性思维,杜绝经验性思维的干扰。在当下,教师应该积极的将思维方式转变为教育学思维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鼓励学生与教师平等相处,共同进步,分享教学的权利。可以这样说,教师思维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度,教师思维的创新性、科学性、开放性对教学的质量将有一个质的飞跃。然而,当下的形式,改变教师的思维依然任重而道远,仍需要教师慢慢适应和改变。

并非每棵小树都能健康成长,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茁壮地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园丁”和“森林医生”。并且了解儿童的心理认知,关注儿童学习情感变动,丰富儿童的知识体系,感知儿童的成长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才能突破天际,享受蓝天,看到不一样的灿烂星河!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